【本報台北訊】近期新台幣匯價在5月初一度升值近2元,目前約在30元上下小幅波動,除了全體壽險業和出口貿易商近災情慘重,銀行的房貸業務也成重災區,房貸戶跟著遭殃,更難貸款。
《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的30%,該法條是本國銀行不動產放款的「天條」,且銀行內部多會設定更嚴格的預警值。
然而,隨著新台幣升值,銀行的外幣存款換算成台幣後總額縮水,導致銀行的總存款金額減少,進而影響其可承作的不動產放款上限。例如,3月底的外匯存款餘額為新台幣10兆1845億元,其中有90%以上為美元,若從新台幣匯價32.3元估算,匯率升值後已逼近30元,使外幣存款縮水約7%,帳面價值少了超過7100億元。這使得銀行所能承作的金額減少超過2100億元。
為應對總量管制壓力,銀行嚴控每家分行對房貸業務撥款的數額,這使得想辦房貸的民眾,可能面臨利率拉高、貸款成數降低或撥款時間延後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