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石化業陷入全球長期產能過剩危機,推估在能源、原料成本不具利益的區域恐面臨關廠,台灣作為一次性塑膠原料出口大國,行政院卻「逆勢」在去年5月核定1000億元的中油第4輕油裂解廠更新計畫,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張參照南韓經驗,由政策引導石化產業合理化產能。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昨發表全球與台灣石化塑膠原料產能過剩,及全球石化「產能合理化」趨勢政策報告。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副執行長許博任表示,預估到2026年將出現首波永久性關廠潮,並持續至2030年。
許博任說,南韓去年砸26億美元(約新台幣700億元)提出鼓勵石化業重組的支持計畫,鼓勵自願重組、關閉設施等。但台灣還要投資1000億新增100萬噸的乙烯年產能,等同把中油跟石化業的轉型救命錢丟到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