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David
一隻小蚊子為了填飽自己,不惜冒著燙口的危險,去吸食人類的熱血,那麼還有什麼動物為了吃,也不惜冒風險嗎?當然有!蛇就會吃掉與自己體型大到不成比例的動物啊!
飢不擇食 變形吞嚥
牠們真的是飢不擇食嗎?也不全然如此,而是因為蛇類有身體組織與結構上的特性。因為蛇的下顎沒有連接,使得下顎骨可以獨立活動,也就是沿著食物向下移動,並可以大大擴張,以容納大量食物。除了獨立的下顎,蛇的頭骨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因此當蛇類吞嚥大量食物時,頭骨竟可以完全變形。
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蛇的頭骨與下顎之間彈性結締組織,使牠們的嘴能夠張開到比頭骨寬4倍的程度,因此能整個吞下大型獵物,如鹿、鱷魚或牛!
進食行為 兩種動作
蛇以大型食物為食,因此採用一種由內而外的運動方式去吞嚥食物。食物進入喉嚨後,會透過兩種動作被推下去。其中一種吞嚥動作與其他動物相同,即:食道壁的肌肉收縮,擠壓食道,並將食物推下。第二種吞嚥動作則是蛇類所特有的,涉及脊椎與身體的起伏。蛇的脊椎在食物後面,會朝向蛇嘴的一側彎曲,使得蛇的肋骨向內推壓食物。這些脊椎彎曲,像運動的波動一樣沿著身體被推擠,因此會將食物沿著蛇的身體推回到胃裡。這一切看起來就像蛇身體裡的食物向前爬行。事實上,有時蛇在吞嚥時,確實會向前爬行。
蛇吞嚥時所採用的波動動作與牠們最常見的運動方式「橫向波動」類似。但是運動的波動會向外推擠地面上的物體,而吞嚥的波動會向內推擠食物。此外,吞嚥波動有時不太規律,並且比運動波動有更多的開始與停止,吞嚥與運動時,比身體肌肉收縮的波動及大多數運動時要慢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