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8日選出2000多年來首位美國籍的教宗良十四世,他當選後現身聖伯多祿大教堂中央陽台,向廣場群眾發表講話(圖)。圖/美聯社、法新社
教廷8日選出2000多年來首位美國籍的教宗良十四世(圖),他當選後現身聖伯多祿大教堂中央陽台,向廣場群眾發表講話。圖/美聯社、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梵蒂岡舉行的祕密會議經7、8日兩天共4輪投票後,133名符合資格的樞機主教(紅衣主教)選出69歲樞機主教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為羅馬天主教第267任教宗,聖名為「良十四世」(Pope Leo XIV)。新教宗經常利用名號作為就任優先事項的主要訊號,而此次「良」(Leo)透露第一個線索,表明他致力於教廷的社會教導,並藉此強調正義、勞動以及教會在現代世界中的作用。
美國芝加哥出生的良十四世,1977年畢業於賓州維拉諾華大學,成為史上首位美籍教宗及全球14億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良十四世神職生涯從傳教士伊始,曾批評川普政府打擊移民的政策。他能說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和葡萄牙語,並能讀拉丁文與德語。語言優勢使他能與世界各地樞機主教溝通。
良十四世8日從聖伯多祿大教堂陽台走出,向聚集於廣場的10萬群眾演說時情緒略顯激動,開口第一句話用義大利語說道:「願大家平安。」
第一句話:願大家平安
他在第一次以教宗身分發表的演說指出:「我們必須一起努力成為一個傳教的教會,一個搭起橋梁與對話的教會,永遠敞開,就像這個廣場一樣,張開雙臂迎接需要我們仁慈與陪伴的所有人。」
良十四世短暫地從義大利語切換為西班牙語,問候曾經奉獻的秘魯教區信徒,隨後便帶領信徒誦《聖母經》。簡短演說沒有使用英語。
他在演說中向上個月過世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致敬並重申方濟各主張,呼籲教會要跟現代世界接軌,「永遠要追求和平、仁慈並且親近民眾,特別是處於困境的人們」。
良十四世在拉丁美洲奉獻數10年,曾任秘魯北部奇克拉約(Chiclayo)主教,對於拉丁美洲地區經濟困境如何導致民眾出走前往美國,擁有第一手親身觀察。曾在秘魯奉獻20年的他,照顧最窮苦、最弱勢的族群,在梵蒂岡贏得「拉丁洋基人」(Latin Yankee)封號。
曾在秘魯奉獻20年
長期以來,美國樞機主教始終被認為無法當選教宗,因為教會希望對身為全球強權的美國發揮制衡,如今良十四世終於突破慣例。《華爾街日報》(WSJ)分析,良十四世的美國人身分現在可能反而具有優勢,自從川普總統上台之後,地緣政治版圖大幅改變,良十四世將能協助梵蒂岡因應變局。
美國總統川普8日在社群媒體發文寫道,對於出現史上第一位美國人教宗深感榮幸,「是我們國家的莫大榮耀」。川普表示,期盼能與良十四世會面,「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時刻」。
多次批評川普移民政策
在樞機主教任內,良十四世曾公開批評美國副總統范斯拿教會教義做為川普政府打擊移民的理由。良十四世今年2月在社群媒體發文寫道:「范斯搞錯了,耶穌基督不會要求我們把對別人的愛加以分級。」良十四世是登記的共和黨員。
媒體報導,這次歷時兩天、4輪投票後即選出新教宗,選舉過程雖短,但不是最短紀錄。1503年僅花幾小時,13世紀曾創3年最久紀錄。
而曾與普雷沃斯特互動的前駐教廷大使李世明表示,新教宗很清楚民主台灣與共產中國的分別,相信台梵關係會有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