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期急診壅塞,護理人力不足、關床是原因之一,健保署祭出30億元補助病房護理費、急診護理費等項目。然而,薪資並非唯一離職原因,台北市萬芳醫院社區副院長許金旺表示,不少人是考量個人規畫等因素不願輪班,在宅急症、居家醫療照顧,訪視時間安排較輪班彈性,有望成為新的留才方式。
在家治療 降低占床率
新北市亞東醫院長邱冠明說,在宅急症照護可透過通訊診療,讓患者與原醫療團隊保持聯繫,雖然不能完全藉此解決急診壅塞問題,但適用對象可擴大,也許可先在自費市場先行後,未來逐步納入健保。
待在萬芳醫院加護病房長達11年的護理師李庭庭,因家庭因素無法輪班,去年離開醫院成為居家護理師。李庭庭說,有急重症照顧經驗,轉換到居家照顧,並沒有太多的銜接困難,只是居家醫療需要更多未雨綢繆,如在醫院看到尿管阻塞可馬上更換解決,但居家護理師沒有隨時在患者身旁,因此每次探視都要先想到患者後續會發生的狀況,並協助給家屬衛教資訊。
投入在宅醫療的宜蘭維揚診所醫師陳英詔說,雖然門診、在宅護理師不用輪3班,但薪資待遇與需要輪3班的護理師相比較低,一般門診護理師月薪約落在4萬元內,病房護理師依照輪班狀況約4萬至6萬元不等,居家護理師則約落在4萬至5萬元間,護理師若難以接受排班,在宅護理師是相對穩定工作選項。
健保署近年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由醫師、護理師、藥師及呼吸治療師組成照護小組,讓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而需要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患,可選擇在家中接受治療,降低醫院病床的占床率。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副祕書長黃子華說,在宅急症照護小組是由醫院組成人力,執行社區任務,目前夜間出勤的占比低,護理師的工作性質可比照居家護理師模式,也可以成為「醫院留才」的新方案。
赴美執業 薪水領更多
前主播薛楷莉考上護理師執照後到美國工作,她分享,美國稅前的年薪逾260萬元,準時下班擁有生活,反觀台灣僅約69萬元。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紀淑靜說,台灣護理長期低薪,不少年輕人選擇到國外執業,政府若不想讓護理師再快速流失,應先加薪讓人力補至符合三班護病比。
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底,護理執業人數為19萬3984人,但近年護理人力淨增加人數卻逐年下降,2020年增加1256人、2021年621人、2022年213人,到了2023年甚至減少318人。職業場域部分,長照及診所執業人數占比逐年增加,醫院執業人數占比卻減少。
至於政府要求分級醫療,但民眾難以自行分辨病症嚴重程度,台灣災難醫學會理事長洪世文表示,民眾若發生呼吸困難、意識不清、嚴重出血外傷、急性胸痛,以及臉歪嘴斜等中風症狀,可不必循分級醫療原則,直接至急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