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鐵票價近30年未漲,台鐵公司研議多時,外界也多有討論。台鐵昨舉辦「台鐵公司回顧與展望媒體茶敘」,針對票價調漲問題,台鐵董事長杜微表示,台鐵票價依照立法院審查的計算公式,會有報酬率,先前提出3至5%方案,但考量中長途與其他交通運輸業者的競爭力,預估2月董事會將提低於3%的方案。
預估2026年 現金流轉正
去年元旦台鐵改制,欲以活化資產、軌道觀光、票價調漲等3招,讓公司轉虧為盈,如今台鐵公司化掛牌滿1年,虧損金額高達120億餘元,比改制前還多,本業依舊沒賺錢,實際虧損數字月底對外公布。
台鐵表示,由於地震及颱風重創運輸本業及觀光營收,加上配合執行政策因素達157億,否則今年盈餘有20至30億元,但仍預估2026年現金流轉正、2028年會計帳損益轉虧為盈。
台鐵列出去年配合執行政策因素,計9大項目共157億元的概算,包含運價未能依公式合理調整(含折舊)反映成本104.16億元、提撥職工福利金23億元、0403地震及凱米颱風影響,及維持列車班次的成本費用16.52億元等。
杜微表示,去年就希望票價能夠調漲,但去年董事會沒過,因此這次十分嚴謹,2月5日董事會會提出合理報酬率方案,讓董事會認同,若董事會同意後,就會馬上報部,至於交通部會費率審議委員會審查需要多少時間,會請部裡盡量協調,愈快愈好。
台鐵總經理馮輝昇報告指出,去年客運量平均每日64.77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比前年增加7.8%,累計客運人次達2.37億。客運收入約174億元,較前年增加7.01億元。
補助辦法 工會盼交通部明訂
台鐵產業工會祕書長朱智宇表示,台鐵公司化後虧損不減反增,就是因為交通部遲遲沒明訂補助辦法。台鐵當初是因發生事故,為了安全才改制,而非為了賺錢才公司化,但若行政院或交通部如此吝嗇,讓台鐵連營運成本都壓不過去,台鐵的交通安全肯定做不好。
朱治宇指出,台鐵公司化元年出了很多事情,今年也發生許多看似基礎的問題,但主因甚至不一定是台鐵本身,台鐵想做好,但交通部或行政院卻不斷成為阻礙。交通部長陳世凱說要監督,卻沒具體監督的方法,只是拍拍影片,卻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台鐵;強調公司化並不等同於大賺錢,但若政府不制定好補助辦法,協助台鐵做好交通安全,那也只能使用者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