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立法院10日否決行政院所提《憲法訴訟法》覆議案,擬於今日送出覆議咨文,賴總統最遲須在23日公布,新法最晚25日生效,行政院救濟手段包含法案生效前提預防性權利救濟,遭在野批評毀憲亂政,也有綠營立委拋「大法官自提暫時處分」,挨批「球員兼裁判」。
依《憲法》規定,法案經行政院長副署後,總統應於10天內公布;且法律經公布後也非立即生效,依《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日起算,第3日起發生效力。
立法院人士表示,若府院想在年假前及早展開救濟,勢必趕在本周公布。
行政院後續的3條救濟路徑已浮現,首先是選擇在法案生效前提出司法訴訟常見的「預防性權利救濟」,讓司法院斟酌是否受理;另外是搶在行政院長副署後、總統公布後,但法案還未生效的3天內,循釋憲途徑並聲請暫時處分;以及法案生效後再走釋憲、聲請暫時處分。
至於要循哪條路徑,政院人士指出,行政院後續將在接獲立法院覆議結果通知後,就所蒐集資訊,進一步徵詢學者專家意見,審慎評估下一步作為。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批評,民進黨面對憲訴法覆議的失敗,絞盡腦汁1天1版本,想盡辦法挑戰憲政制度與人民忍受度極限,還傳出「要大法官自提暫時處分」荒謬版本;若真如此,將創下全世界的憲政惡例,「球員兼裁判」。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也抨擊「預防性權利救濟」此舉,他強調,目前採行的違憲審查制度,必須等到法律生效以後才能請求,勸告行政院,不要搞這種毀憲亂政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