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年新增建燃氣機組與天然氣接收站紛紛闖關環評,多個環保團體昨天指出,相關能源開發政策完全未依法進行政策環評,導致開發無底線更輾壓地方民意,控訴行政院、經濟部、環境部相關官員全都瀆職,要求政策環評未審查完竣前,先停止所有新能源開發案的環評審查。
環境部表示,環境部是受理環評審查的單位,政策環評應由經濟部提出,環境部不會要求經濟部必須提出政策環評。經濟部能源署說,規畫建置的燃氣電廠、協和四接天然氣接收站等重要能源開發案,都依據環評法送環境部進行環評審查,以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責成台電於環評會中,向委員及國人大眾說明如何兼顧環境與北部用電的平衡。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指出,根據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水資源開發政策、能源開發政策、工業政策等都應進行政策環評,但經濟部近十年來都未提出相關開發的政策環評或更新。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經濟部身為開發單位卻帶頭鑽環評漏洞,預計到二○三二年,國內將有七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總儲氣槽數量會達到四十九個,若以人均儲存量來比較,台灣會是日本的二點二倍、南韓的一點七倍,但經濟部卻刻意將每個開發案個別獨立送審,藉此迴避增氣的能源開發應進行整體政策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