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醫院健保總額分配、支付重大變革,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明年推動「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以醫院每年成長率作為基準,當隔年成長率低於基準,健保點值保障每點一元,超過基準經排除居家醫療等剛性需求後,採三階段「折付」促使醫院門診減量。
醫療服務需求增加,造成醫院、醫事人員健保點值偏低。石崇良說,過去為達到分級醫療、門診減量措施,要求各醫院每年降低門診量百分之二,但此對偏鄉、山地的醫院不公平。石崇良昨前往彰化員林視察中部地區居家醫療,並宣布「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
石崇良說,以南區來說,若以明年健保總額高推估成長率為百分之五點五,該區醫院總額就以今年為基期,明年會多給予百分之五點五成長費用,超過部分採分階固定給付模式,從每點○點七十五至○點二元逐步降低,過度成長部分則不給付,此為斷頭模式;台北區計算方式為取得總額後,每季平均分配,各醫院多申報成長費用再按比率平均分攤扣除,此為攤扣制度。
石崇良解釋,這兩種方式造就不同醫院經營模式,南區採「斷頭制」給付,讓醫院不敢衝量,因衝量過頭不予給付,醫院會「血本無歸」;台北區醫院則為大家平均分配,類似「大家吃大鍋飯」概念,即便衝量讓點值下降,但還是可以領的比較多,因此必須重新檢討。
石崇良說,因各區醫院就醫人數、件數、申報點值落差很大,為讓健保給付制度、民眾就醫權益更為公平,將不再執著於齊頭式的減量,將會好好分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