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內需消費持續疲弱,大陸政治中心北京與經濟外貿重鎮上海的消費更出現雪崩式下滑。官方統計,今年11月北京、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由正轉負,分別大跌14.8%、24.4%,至百分之-14.1、-13.5。此外,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中共中央統戰部長石泰峰日前也要求民營經濟人士要在思想、政治和行動3方面,和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陸官方這番表態顯示,儘管大陸經濟復甦疲弱,中共當局對民營經濟的管制仍未放鬆,《民營經濟促進法》能發揮多少作用仍需觀察。
大陸官方自9月底陸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但似未能扭轉大陸經濟疲弱頹勢,過去被視為大陸經濟發展指標的北京及上海內需消費也熄火,大陸經濟前景蒙上陰霾。
收入減少 年輕人轉向網購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大陸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放緩1.8至3個百分點,今年前11個月增速為3.5%,基本持平,但北京和上海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由正轉負。上海主要商圈有許多貼著招租、轉讓公告的空店面,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台青指出,現在年輕人買消費品都直接網購,而且會選在促銷時,「現在錢(收入)少了,網購會比較划算。」她轉述飯店業朋友說法,現在上海餐飲業營運狀況也不好,精緻高檔餐廳來客數不如過往,如今最受歡迎的是人民幣人均100元(約新台幣440元)的餐廳,人均超過人民幣300元的店幾乎沒有市場。
緊抓民企 陸要求與中央一致
針對北京、上海消費雪崩,大陸財新網分析,主因之一是隨著近年部分外資企業撤出大陸,上海、北京是外資高階主管最密集地方,兩大城高消費人群離開,影響更明顯。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正常情況下年輕人的消費能力高於老年人,但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大城市工作機會減少,可能導致人口流轉,年輕人離開北、上、廣,轉往其他城市尋求機會。而大陸經濟下行又遇上官方厲行反腐,高端餐飲受較大衝擊,這也是導致北京、上海消費走弱的原因。
上觀新聞引述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張軍擴指出,大陸消費需求疲弱主因有2:消費能力不足、消費信心不強。從根本上講,(經濟復甦)要靠居民就業狀況的改善和收入增加,這些都有賴經濟整體的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