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 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4.12.06
819觀看次
字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春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為今年1月18日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迎暉幼兒園的小朋友在表演舞龍,喜迎龍年新春。圖/新華社
4日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召開的第19屆非遺評審現場,該組織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圖/新華社
每年春節,位於台北市迪化街的年貨大街年味十足,富有當地特色的年貨琳瑯滿目,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採購,整條大街人潮湧動,熱鬧非凡。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會議,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Asuncion)舉行,多項世界各地的重要文化遺產被列入名錄。中國大陸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成為名錄新成員。至此,大陸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1。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介紹詞,春節代表新年的開始,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春節前後,人們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辭舊迎新、祈福納祥、歡慶家庭團圓,促進社區和睦,這一慶祝過程俗稱「過年」。除了參加公共慶典,人們祭祀天地和祖先,並向長輩、親友及鄰里拜年,表達美好祝願。該遺產專案為民眾提供了認同感和持續感。

全球1/5人口 慶祝「華人第一節」 

春節是華人傳承幾千年來最隆重的節日,甚至有「華人第一節」的稱呼。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

據統計,全球已有近20個國家地區將春節列入法定假日,包含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朝鮮半島、越南、菲律賓、模里西斯、蘇利南等。

目前全球則有約5分之1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例如紐約曼哈頓華埠的中國新年遊行,就是除了亞洲以外規模最大的農曆新年活動;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地區,成為全球文化盛事。

因地緣關係相近,過去南韓、越南,都曾對「春節起源」展開爭奪。2005年,南韓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祭」為非遺後,也主張中秋節、春節起源自南韓,主要爭議如呼籲把「Chinese New Year」正名為「Lunar New Year」,引發中韓民間論戰;越南政府亦曾於2022年初一發布題為「越南農曆春節的起源與意義」的文章,說春節起源於越南而非中國。

此次大陸成功申請春節進入非遺,大陸官媒央視報導稱,這對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具有重要意義。

四川大學教授李祥林表示,春節能成功申遺,是因其情感凝聚力與文化代表性。他指出,春節不僅是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還影響著中國多民族的文化習俗。

例如,青海土族的過年習俗與漢族相似;羌族則稱春節為「大年」,並以此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與春節一同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還有其他國家的飲食文化代表。泰國的經典酸辣蝦湯冬蔭功(Tom Yum Kung)榮登名錄,成為泰國繼潑水節、箜劇(Khon Dance)、諾拉舞(Nora Dance)及泰式按摩後,第5項被聯合國認可的文化遺產。

馬來西亞早餐  展現文化多樣性  

此外,馬來西亞的「早餐文化」也成功入選。這種融和多民族風味的飲食形式,從中式粥品到馬來椰漿飯,展現馬來西亞社會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手工藝方面,瓜地馬拉的「巨型風箏」(Barriletes Gigantes)在每年亡靈節(類似台灣的清明節)時,當地民眾會製作巨型風箏,在公墓旁施放以紀念亡靈並驅逐惡靈。這種風箏直徑可達20公尺,重量數百公斤,全手工打造,展示原住民創造力與文化根基。  

柬埔寨的克拉瑪(Krama)紡織品也被列入名錄。這種高棉方格布既是日常用品,又融入豐富的宗教與社會文化意涵,被廣泛用於生活和婚禮、宗教、喪葬等儀式;白俄羅斯的傳統剪紙藝術Vytsinanka,則以精緻圖案與創意設計,見證當地對自然崇拜與文化記憶的延續,從私人住宅到公共場域的外部、內部裝飾,都能見到其應用,成功獲得非遺認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