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鼓勵學生培養跨域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教育部昨日舉行記者會,宣布113學年第2學期推動「跨域彈性修業試辦計畫」,參考台大的「校學士學位」的成功經驗,引導大學透過課程模組或領域專長等模式,提供跨域課程的靈活選擇,培養適應快速變遷社會的跨域學士人才,大學生將可選擇跨學科課程,設計自己的專屬跨領域學士學位,參與學生以每校5%為限。
試辦計畫邀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東吳大學、長庚大學等8校參與,預計113學年第2學期起受理學生申請。
以任務為目標 打破系所藩籬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表示,現在業界型態快速改變,各國都很需要跨領域創新人才,例如程式設計師,除了懂技術,還要懂商業模式、使用者心理等;如果擔任主管,也需要和其他單位溝通,因此不能只懂單一領域。
葉丙成提到,早年高教注重專才,後來開始推動跨域人才,如第二專長、輔系或雙主修、雙專長等,現在教育部和8所大學合作,培養第4代跨域人才,學生將有更多自主性,可選3至4個副專長,並以跨領域學士學位畢業,畢業證書會載明有哪些專長,各校可依各自輔導量能,規畫1%至5%不等的名額,未來希望有更多學校參與。
計畫辦公室主持人、台大教授詹魁元說明,過去學生是繞著主修去學習,跨域學習則是讓學生以任務為目標去學習;教育部鬆綁學位授予法,打破系所藩籬,未來將鼓勵大學建立彈性學制和友善的跨域學習機制,學生可串連有相同目標的課程,學校則輔導學生建立專屬的學習軌跡。
跳脫單一框架 探索興趣領域
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分享,校內將推動校自學學士學位,學生可自由組合微學程、學分學程、跨域學程等,另外還設置學習規畫辦公室,提供完善學習支持,如學習規畫師、校自學專屬導師。
學校還會安排學術導師、人生導師輔導陪伴,幫助學生跳脫單一學系框架,充分探索找到有興趣領域,讓大學「入口有限,出口無限」。
政大副校長詹志禹說,校方規畫微學程、學分學程、雙主修等大、中、小型的套裝課程模組,學生也可自己創造個別化課程模組,學校會安排學術導師、人生導師輔導陪伴。政大的「校學士」學程,限學士班非延畢學生申請,估計每個年級約40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