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勤筆
可能是不喜歡被貼標籤,或是開始意識到自己跟班上大多數同學不一樣,每周會有三個時段要離開班上,單獨去學習中心上課,經鑑定有過動症暨注意力不集中的兒子,開始排斥固定去上特殊教育的補救與輔導課程,也會若有似無的忘記吃藥,或是擺明了說:「我沒事,不需要吃藥,我可以專心。」
兒子的特教老師很有經驗,早就預言許多ADHD(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孩子,在中低年級懵懵懂懂時,對於學習中心的課程和醫囑用藥配合度高,但到了中高年級,開始懂事,社會性發展也增長時,就會對於「和別人不一樣」感到不安,而當同學問起:「你在吃什麼藥、是有生病嗎?」這類問題,也經常有孩子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與回答,選擇抗拒用藥或持續前往特教學習中心上課。
就像當初照顧新生兒時,聽到「七坐八爬九發牙」一樣,當我在一年前聽到老師說,孩子可能某天會開始排斥用藥,就先記在心裡,等到事情發生了,內心就有一種「小伙子,你總算讓我等到這一天。」的調皮感。
話雖如此,「我早就知道了」跟「我懂得怎麼處理」是兩回事。用藥效果顯著的孩子,在排斥吃藥後,學習和生活都亂了步伐,同學會問兒子:「你今天怎麼那麼High?」在課堂中也是老師每說一句話他都要搶答,但都是亂回話。回到家我請他做的事也是跟金魚一樣三秒就忘,完全聽不進去,而且沒有一分鐘是穩定的;說一分鐘是給他面子,實情是暫停三秒都難如登天。兒子這段抗拒吃藥,排斥前往學習中心的階段,在某次母子倆閒扯淡後,突然解套。
我對兒子說:「你不吃藥好難溝通,跟你講話你都聽不懂,超像隻猴子動來動去,一直很興奮,好像笨蛋喔,我覺得養『過動兒』比『過笨兒』容易多了。」
兒子說:「你才是『過笨媽』呢!」接著兒子列舉出一堆我平常耍寶做的蠢事。
我說:「好啊,那我當過笨媽,你繼續不吃藥當過笨兒,剛好湊一對過笨母子。」
兒子突然說:「才不要,妳自己當過笨媽就好,過笨比過動慘耶,過笨無藥可醫,過動吃藥就可以控制。」然後兒子短期拒絕吃藥的事情,就莫名其妙解套了,歐耶!
補充聊聊,我是主張患有ADHD的人應遵循醫囑用藥,因為這種先天的遺傳性疾病,不是一般人可以控制自主專心或不要過動,而是需要靠藥物協助大腦發展和神經傳遞物質協助,所以兒子恢復用藥,對我來說是好事一樁。
另外,關於過笨兒這種戲謔的用詞,只存在於母子閒聊與自嘲用,我有特別跟孩子說明這個詞彙不能亂用,因為有些先天智能不足的人,會被「笨」刺傷,做人需要溫暖一點,我們願意自嘲沒問題,但是絕對不能訕笑他人,這是良善的基本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