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我國碳費費率已出爐,明年起正式進入碳定價時代。各界擔憂物油電、房價以及民生物資將「漲聲響起」,昨天也引起多位立委關切,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碳費對經濟與物價的影響相當有限。
立委王鴻薇昨天在立法院質詢指出,碳費實施後的影響層面廣大,可否保證油電價格不因為碳費徵收而提高?也重申非核家園就是沒辦法達成排碳減量的最大破口。
經濟部產發署長楊志清表示, 油電價格有能源署、台電和中油詳實評估,碳費制度是國際趨勢 ,會輔導這兩單位提出自主減量計畫。
彭啓明指出,按照台電目前的電力規畫,透過自主減量後所要繳的碳費指要5億多,這跟過去能源價格上漲造成的波動完全不一樣。
彭啓明說,以碳費一般費率每噸300元,及優惠費率A的50元費率推估, 對GDP影響約0.12%,對CPI的影響則約0.08%,對房價的影響也僅0.1%,碳費對物價和房價的影響都非常有限,部分建商說房價會因碳費上漲10%的說法,是錯誤的。
另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試辦與上路,彭啓明指出,歐盟CBAM細節要到明年年中才會公告,會和經濟部還有財政部一同討論,看屆時台灣如何同步針對進口水泥、鋼筋等高碳排產品進行碳申報。
台中市長盧秀燕昨表示,碳排大戶要繳碳費,但碳費繳中央,卻影響地方民眾的健康與環保,她公開呼籲碳費至少8成留在地方,用來改善汙染與環保建設,中央迄今無回饋辦法,她要為全國22縣市地方政府請命。
盧秀燕登高一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都響應支持,日前環境部長彭啟明都拜會台北市長蔣萬安,蔣也建議將部分碳費分給地方,以推動淨零碳排。台南市認為,樂見地方預算增加,但溫室氣體影響是跨縣市的,宜由中央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