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蘋果
二二年,當攝影師克里斯蒂安.萊恩在澳洲大堡礁最南邊的島嶼附近自由潛水時,一隻粉紅色的鬼蝠魟優游而過,他想一定是自己的相機壞掉了,殊不知這隻粉紅鬼福魟在二一五年就已經有人目擊。澳洲甚至有個研究小組「鬼蝠魟計畫」專門研究牠,而且科學家們已證實牠的顏色是真的,並且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麼有趣又獨特的生物值得我們好好認識。
或許我們不見得能遇上粉紅色的鬼蝠魟,但我們可以來看鬼蝠魟,牠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之一,也是深海世界中的優雅舞者。鬼蝠魟屬於軟骨魚類,身體扁平寬大,最大的個體可達到九公尺長、三公噸重。牠們的身體形狀像風箏,菱形的身體隨著洋流輕盈的遊動,猶如海洋中的鷹隼,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牠們主要棲息在世界各地的溫帶和熱帶海域,如夏威夷、紐西蘭、澳洲等地,但也曾在台灣東部及墾丁等地出現。
別看牠一派輕盈優雅的樣子,鬼蝠魟可是和沙魚有著同一個祖先,但如今沙魚卻成了鬼蝠魟的主要掠食之一。牠們的繁殖周期長,雌性每兩到三年才會產一胎,這使得牠們的繁殖數量相對較少。然而,這些壯觀的生物可以單獨生活或成群結隊,並以凌空飛躍的方式展現自己的絕技,就像是海中最美麗專業的舞者一般。
肉食性的鬼蝠魟主要以浮游動物和小型魚類為食。牠們的嘴寬達到接近一百公分,可以張開大嘴過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魚卵和磷蝦來進食。儘管身型巨大,但鬼蝠魟卻是溫和無害的,對人類是無害的生物。
然而,即使鬼蝠魟對人類無害,但是牠們卻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威脅。工業捕撈和誤捕是牠們的主要威脅之一,導致牠們的數量急劇減少。這些海洋動物常常成為漁業混獲的受害者,因為誤觸獵捕其他魚類所用的網具而被困,這使得牠們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目前,鬼蝠魟已經列入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這使得保護這些生物變得更加迫切。只有努力守護海洋,才能讓鬼蝠魟和其他海洋生物能夠在這片蔚藍的海洋中自由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