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有意加大淨零建築強度,將在國家公園署轄下建物推動屋頂光電,圖為山水綠環境教育小木屋屋頂的太陽能光電系統。圖/台北市環保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賴政府力拚「2050淨零排放」,第3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卻遲未出爐,行政院認為過去淨零作為不夠到位,近日要求環境部「由上而下」依用電需求、各行業別預測,訂出總量標準,各部會則「由下而上」加大盤點減碳力道,力拚10月彙整報總統府。掌管住宅部門的內政部有意加大淨零建築強度,將在國家公園署轄下建物推動屋頂光電。
行政院近日接連召開永續會、「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專案小組,據轉述,身兼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小組會議中直指過去做得不夠到位,要求各部會採「調適」、「減量」雙策略,加大盤點減碳作為,無需設限,環境部負責訂出全國總量預計10月初步彙整。
減碳分為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環境6大部門。掌管住宅的內政部將加強建築淨零力道,由社宅打頭陣,2032年底累計社宅將達25萬戶,估每年減碳11.23萬噸,最晚今年底也將預告《新建建築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準》草案,要求300坪以上新建物,每20平方公尺強制裝設1KW的太陽能板。
學者:落實執行是考驗
內政部長劉世芳也有意提升國家公園、溼地、海岸的增匯生產以求平衡,並建置國家碳匯計畫,每季公布在官網上,國家公園署所轄建物則將推動屋頂光電。內政部表示,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已積極盤點建築物耗電設施,進行汰舊換新,並規畫相關廳舍,包括辦公室、遊客中心等設置太陽能光電板。
另自今年7月起,公有公共集會、商業、休閒文教類建築實施能效制度,並逐年擴大適用對象,公有新建建築物預計可提前至2026年全面達標。
學者認為,樂見政府部門加大力道減碳,但如何落實執行將是考驗;環團示警,台灣已有民團聲請首起氣候憲法訴訟,國際也有相關判例,政府不能將AI用電量提升、半導體擴張需求當擋箭牌,規避淨零責任,未來在氣候訴訟上恐站不住腳。
型態差異大 配套須嚴謹
內政部有意讓國家公園所轄建物加入屋頂光電行列,引發環團及立委疑慮。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質疑,內政部在國家公園發展屋頂光電,顯然在迴避問題,若要加大力道,應將建物設置光電標準降低至300平方公尺就要設置屋頂光電,否則影響的建物其實過少。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指出,台灣目前10座國家公園,從郊山、高山、海洋、河海口到金門戰地,型態差異極大,內政部一律讓國家公園所轄建物加入屋頂光電行列,背後的配套措施可能要更加嚴謹。
羅智強舉例,以太陽能板壽命20至25年來說。過去即使是一般區域,都會出現廢棄太陽能板不當掩埋情形;高山可能就有更高的回收成本與風險。因此,為避免不肖業者違法傾倒掩埋,內政部應當預先進行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