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基本工資月薪調整
備註:2018、2021、2022、2023年月薪、時薪調幅一致,時薪為進位或四捨五入結果
資料來源/勞動部、網路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台北訊】今年是最低工資元年,昨天首度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這也是賴清德總統上任後,第一次調整最低工資,結果如外界預料,明年最低工資連9漲,歷經近4小時的勞資政學4方代表磋商,最後拍板調幅4.08%,明年最低工資月薪為2萬8590元,較現行的2萬7470元調漲1120元,時薪則等比例調整後取整數,從現行的183元調升至190元,調幅約3.8%。全案陳報行政院核定後公告,明年元月起實施。
過去蔡政府連8年調升,日前行政院長卓榮泰頻頻釋出調漲訊息,強調明年軍公教調薪3%,「當然也不能漏掉勞工」,更向企業主喊話幫勞工加薪,讓全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勞動部長何佩珊受訪時也說,期待能給勞工更多照顧,「調升是預定方向」。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主張,依過去「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年增率全數反映、經濟成長率(GDP)勞資共享」的審議默契,最新GDP預測值3.9%、CPI年增率為2.17%,勞方主張調幅應至少4.12%,勞工才會有感。
資方審議委員、全國工業總會常務理事何語認同可適度調升,但其他資方代表則緊踩明年景氣不樂觀的立場,僅接受3%調幅;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理事余玉枝說,今年第3季、第4季景氣就會衰退,明年更是不看好,連台積電在第3季虧損很多,更遑論在台灣高達9成多的中小微型企業。
勞動部長何佩珊於會後記者會說明,勞方、學者代表認為不該打破過去默契,調幅應為4.12%,但考量資方代表強調應考慮微小型企業承受度、當前產業傾斜發展問題,另有學者建議不應低於今年調幅的4.05%,最後由她建議,拍板明年最低工資時薪調幅為4.08%,再回推時薪數字。
本土勞工 估257萬人受惠
近年審議會氣氛愈發和諧,但會前仍會勞資叫陣,今年因為最低工資審議法制化,勞資論述相對收斂。昨天首度召開的最低工資審議會,勞資雙方不但幾乎沒有煙硝味,甚至有委員表示現場「相談甚歡」,委員們會後受訪發言更是一片祥和,皆宣稱能接受4.08%的調幅。
明年調升最低工資後,預估將有257.18萬名的本土勞工受惠,其中220萬人是本國籍勞工。
針對月薪、時薪雙漲,全國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表示,提高最低工資對改善勞工生活非常重要,但月薪漲幅超過預期的3%,恐引發企業削減人力或調漲商品價格因應,造成另一波物價通膨;同時缺工問題已造成服務業經營更加困難,希望政府能盡速召開會議解決服務業缺工問題。
此外,衛生福利部社會保險司長劉玉娟指出,健保費也將隨之調整,預估近771萬人每月健保費平均多繳21元,1年可增加約53億元健保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