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內政部消防署統計,國內2019年前每年山域事故約200件,2020年激增至454件,去年更暴增至513件。近5年山域事故原因,迷路占44%,居事故第1位,消防署呼籲登山客租賃衛星定位設備,以便求救。
行政院2019年宣示開放山林,提升國內登山運動環境,山域事故隨之暴增。其中中高年齡自組隊伍迷路、創傷求援占最大族群。
消防署統計,2020年至今年7月,山域求援案件,以「迷路」1255件,占44%最多,其次是創傷17.5%、疾病6.8%;墜谷發生191件,占6.7%,居第4。其他還有遲歸、疲勞、高山症、落石、天候惡劣、落雷等。
為降低山域意外事故,消防署今年補助3家民間協會建置「留守機制平台」,民眾登山前可向業者登錄個人資料,另呼籲登山客租賃衛星定位設備,若途中發生迷路,可利用循跡返航功能引導找到返回起點路徑。萬一發生緊急情況,按壓定位設備SOS求救鈕,國際緊急回應協調中心會即時通報所在位置的點位及軌跡等資料,方便進行救援或救護。
但據了解,留守機制平台最快今年底才建置完成,且租用衛星定位設備雖免費,但要先付1萬2000元押金;民眾可能僥倖心態,不願花錢租衛星定位設備。
台灣樂山協會山域搜救隊教練劉崑耀表示,山區很多地方沒有基地台訊號,透過衛星定位設備可即時聯繫求救;最重要是務必事先將登山地點訊息告知留守人或家人,以便救援之需。
專家指出,許多迷路登山客並非真的受困,一半以上都是欠缺裝備;建議民眾登山前準備好物資,下載離線地圖、租借衛星定位設備,保障自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