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多地可見迎王與送王船習俗,台北藝術宮推出「藝術王船慶典」活動,即日起於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舉行至九月一日,以當代藝術創作形式促進民俗藝術討論,轉化「王船」功能,十一日舉辦論壇分享迎王與送王船習俗由來。
芝山巖惠濟宮辦公室主任王俊凱說明「送王船」習俗由來,最遠古意義便是為了送瘟,「瘟疫在醫療不發達的年代是非常可怕的」,船在古代是能夠離開一地最遠的交通工具,那就造船送走瘟疫,送得愈遠愈好。
民俗祭典中的王船肩負祈福、消災、解厄,「藝術王船慶典」則改變這項任務,邀藝術家陳呈毓打造一艘船,並徵集藝術家作品,預計在展期後,讓這艘船隻於海岸全數焚燒。台北藝術宮徵件以可燃燒完全、無空汙及毒物汙染作品為主,排除塑膠、金屬等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