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大陸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導致依賴賣地收入的地方政府財政緊張。為此,中共20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完善央地財政關係,尤以能填補地方財政的「兆級」消費稅改革備受關注。大陸財政部昨日明確表示,下一步考慮將推動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穩步下劃地方,以拓展地方財源。
大陸目前的消費稅涉及菸、酒、小汽車、成品油等15個稅目徵收,去年總稅額超過1.61兆(人民幣,下同),占整體稅收8.9%,規模僅次於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不過,消費稅是大陸4大稅種中唯一未實行央地共享的稅種,收入全歸中央所有,加劇了地方政府事權財權不對等的問題。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上重申三中全會「決定」內容,表示財政部下一步考慮將推動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穩步「下劃」地方,統籌考慮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稅收徵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驟穩妥實施,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
消費者恐負擔更多稅
陸媒指出,所謂「下劃」是將部分比率或部分稅目的消費稅收入劃給地方政府;「後移」則是由過去生產方代繳後移至批發商或零售商向所在地稅務機關代繳,即將課稅環節從生產端後移至消費端。
大陸《財經》雜誌引述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今年大陸中央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10.2兆元,部分消費稅後移下劃後,有利於增加地方政府造血和自力更生的能力。根據銀河證券測算,假設消費稅改革中全部稅種徵收環節後移,並按50%比率下劃地方,將分別增加東、中、西、東北地區省份稅收收入3308億元、1560億元、1593億元、500億元。
陸7月PMI 連3個月萎縮
由此來看,預料地方將有更多動力推出刺激本地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基礎建設,釋放消費動能。但白彥鋒點出,地方徵管成本的提高亦不容忽視。此外,區域發展不平的問題仍難以解決,欠發達地區稅收增加空間有限,東部地區獲得稅收轉移絕對值較大。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4。分析指出,數據呈現製造業悲觀情緒濃厚,中國經濟持續受到房地產低迷、消費不振困擾。
大陸國家統計局7月31日發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7月PMI為49.4,較6月PMI下滑0.1個百分點,連續第3個月低於50榮枯線,落入緊縮區間;7月PMI也創下5個月來新低。
路透7月31日報導分析,國內需求持續不振、地緣政治帶來壓力,中國製造業活動的悲觀情緒濃厚,7月PMI連續第3個月落入緊縮區間,從「新出口訂單」、「出廠價格」等分項指數來看,顯示工廠業主正在試圖降價以推動出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