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鐵公司8月起推行電子票證常客回饋優惠,依每月累計搭乘次數,分3種級距,最高回饋20%回饋金,相當於8折票價,另也推出30日及60日定期票。至於原本的電子票證9折優惠,則將於8月19日取消。不過不少通勤族認為,很多縣市都在推TPASS月票,搭乘範圍涵括台鐵,票價更優惠,台鐵回饋方案沒什麼吸引力。
回饋金3種級距為當月累計搭乘次數11~20次,次月回饋10%回饋金,相當於9折票價;當月累計搭乘次數21~40次,於次月回饋15%,相當於85折票價;當月搭乘次數41次以上,於次月回饋20%,相當於8折票價。回饋金於次月第一次乘車出站刷卡時,自動加值至電子票證錢包內。台北到桃園為例,單趟車資42元,累計乘車20次,可回饋84元。
每月運量45萬人次 僅3成用TPASS
台鐵還推出30日、60日定期票,可於一定天數內無限次數搭乘,以起迄站區間車票價每日2次計價,各享約6折及56折優惠。
由於交通部去年7月推行TPASS月票,近期更研擬短期天數方案,台鐵公司再推回饋優惠及定期票,通勤族反應兩極,有民眾質疑,相較於TPASS月票使用範圍涵括微笑單車、公車、捷運,甚至是公路客運,台鐵回饋金的誘因不大;不過也有通勤族認為,平常多半是依靠台鐵通勤,需要精算一下才知道划不划算。
台鐵公司營運處營運科長林秀娟解釋,目前使用電子票券搭乘台鐵每月約45萬人次,其中僅3成使用TPASS,其餘均使用悠遊卡或是一卡通,換句話說,很多搭乘台鐵的通勤者,不需轉乘其他大眾運輸,每月交通費不會達到或超過1200元,因此TPASS不在其選擇之內,為回饋「純台鐵通勤者」,才推出回饋金及定期票方案。
應整合交通資源 免陷搶客窘境
不過,有學者認為,台鐵兩種優惠方案,與TPASS性質重複,恐達不到預想效益。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主任鄭永祥表示,台鐵應要說明清楚,各式票種及優惠的區隔,讓民眾了解自己適合哪種方案;現在看起來就是要把市場區隔得更細,如果前置分析作業做得完善,需要檢討的空間就較少,但如果只是初步分析的話,滾動式檢討及修正就很重要。
台灣鐵道學會理事鄭羽哲表示,公共運輸提供優惠是希望鞏固民眾持續使用,各業者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但資源分配上應再多加思考;檢討重點不是在於讓民眾超級有感,而是讓民眾可負擔。
他指出,接下來重點在於如何鞏固公共運輸,資源如何有效利用,才是交通部應思考的問題。交通部與台鐵公司應為一體,不應該做沒有效率的花費,所有交通資源都應整合,達到加成效果,而非「搶客」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