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圖/Pexels
文/黃俊聞
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也是綠色公益基金會董事長的慧開法師,七月二日受邀於佛光山新馬寺主講佛學與健康講座,主題「疾病」與「健康」的自然機制與奧祕。
「生病也是一種健康的表現。」慧開法師以一句話,道出疾病與健康的自然機制,是如此奧祕,也讓全場觀眾坦然歡喜接受生病。
慧開法師引述周遭發生的生死實例,很科學化、有根有據地讓聽眾了解疾病與健康是身心活動的一體兩面。尤其風趣舉出古人有云:「微恙彌珍!」這四字箴言,強調身體出現的「微恙」就是一種預警,提醒自己要注意是否身心健康出了狀況,可能是身體內部有變化,可能是生活作息要調整,也可能是飲食的問題,或是病毒感染等。
慧開法師鼓勵要學習傾聽發自身體內在的聲音,疾病的警訊與健康的希望不是相互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疾病的症狀是身體透過免疫系統發出的一種訊息,提醒人們要進行診斷、維修、補強等療癒措施。法師指出,「疾病」的發生,其實是讓我們的身體更為建全。疾病本身不是人們的敵人,而是「諍友」,所以不是去對抗疾病本身,而是要運用生病的機緣,來轉化自己的身心。
慧開法師建議,要徹底轉換「面對疾病的態度與觀念」,把疾病視為自己最親密的、最誠實的朋友,與它展開真誠的對話。慧開法師表示,疾病與健康彼此相隨,就像死亡與生命彼此相隨一樣;所以應該先放下無謂的防衛,而學習傾聽疾病的教導。
慧開法師也提出佛教對疾病的觀照與對治,其中舉出《摩訶止觀》的觀點,眾生的疾病皆因六緣而生起:四大不順故病,飲食不節故病,坐禪不調故病,鬼神得便,魔所為,業起故病。
如何健康養老卻病延年?慧開法師建議身體方面,需要健康飲食,如少吃肉、甩手操、深呼吸、適度活動、靜坐及禪修。心理方面不生氣、不計較、不記恨、不記仇、不執著、不罣礙、不怨天、不尤人、放下人我是非、恩怨情仇、自在坦然面對老病死亡。
靈性方面,要有信仰、皈依、禮拜、祈禱、念佛、誦經、靜坐、禪修、懺悔往昔及發願當來。生活方面,改善社會關係,多和朋友在一起,增加體力活動長時間散步,廣結善緣,如擔任義工服務,對幫助自己的人表達感謝,保持學習的興趣與精神,不斷學習新事務,活到老、學到老,承擔新挑戰,以維持生活新鮮感,以及提升活在當下的感覺。
最後,慧開法師強調,身心靈的健康之道在於力行三好。並贈送聽眾「生命永續」及「生死自在」四句偈,分別是真誠擁抱生命,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永續經營來生,活得充實而精采,老得成熟而睿智,病得深思而豁達,走得瀟灑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