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9成胃癌是幽門桿菌所致,過去民眾必須經胃鏡檢查才能獲得除菌藥物健保給付,健保給藥給付條件將放寬,預估新增5萬人受惠。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經碳13尿素呼氣檢查,或糞便抗原檢查發現幽門桿菌抗原陽性後,也可以獲得健保療程給付,整體經費約3600萬元,預計8月上路。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全台每年新增胃癌個案數約4000人。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過去民眾在健康檢查時,若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必須再做1次胃鏡才能獲得除菌藥物給付,否則必須自費用藥,這並不合理;第3、第4期胃癌治療動輒花費百萬,幽門螺旋桿菌除菌可減少胃潰瘍、胃癌發生,放寬除菌藥物給付規則,除對國民有助益,也能為政府省下醫療費用。
此外,衛福部公布7月新制,攸關民眾權益,受惠人數可達上百萬人。其中包括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將於7月1日正式實施,新制適用擴增至10大類,包括「慢性病照護計畫收案病人」、「疾病末期照護」、「矯正機關收容照護」、「行動不便照護」及「災害、傳染病或其他重大變故照護」也適用;預計受惠民眾達247萬人,將可進入通訊診察的時代。
此外,急診一般民眾、照護機構住民、居家醫療個案3大族群,一旦出現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3大適應症時,即可啟動在宅急症照顧,由醫護人員到宅醫療,提供失能患者住院替代醫療服務,逾5000人受惠。
其他還有兒童發展篩檢服務、建置社會工作人員智慧決策系統、廢除特定用途化粧品查驗登記制度,及預立醫療諮商給付擴大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