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境部近日發文給相關機關,指有15樹種因會高釋放異戊二烯,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若無特殊考量應避免選擇種植,有學者看法不同。環境部回應表示,異戊二烯在大氣化學當中本來就容易造成臭氧的生成,針對公告的15種植樹種只是建議而非強制。農業部林試所則強調,是否適合種植,應從樹種的生態多樣性等來綜合評估,而非僅以單一原因來判斷。
環境部公告的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清單,包括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
環境部大氣司長張順欽指出,該清單只是建議而非強制,也不可能讓已經種下的樹砍掉或移植,只是在眾多空汙管制下再多了1項做法,畢竟臭氧的汙染改善是目前最難的。
林試所副所長吳孟玲認為,這15種都是原生樹種,林試所會希望從生態多樣性和服務價值來評估是否適合種植,這部分會持續和環境部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