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繪 藍牛羚之死與赤頸鶴之生

文/王文靜(品味私塾創辦人) |2024.06.11
559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靜(品味私塾創辦人)

近印度邊境,離尼泊爾首都280公里遠的藍毗尼是佛陀誕生地,也是兩種野生動物的家,赤頸鶴與藍牛羚。

因為有不少佛陀出家前的遺跡,包括2500年前的誕生石頭、王子時期的古國遺跡,印度阿育王石柱(佛陀在此地降生的證明)……,而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佛教4大聖地之一。許多人來此朝聖,但多不知在佛陀故鄉的溼地棲息著「易危物種」赤頸鶴。我無意間發現此驚喜,下榻的隔日清晨,薄霧間,跑到田野看到荒地上一對晨間散步的赤頸鶴(Sarus crane)。

真像神鳥。顧名思義,牠從頭部到頸子是紅色。最特別的是,巨大。可以到200公分高,是世界上最高的飛鳥。你可以想見,這麼巨大的鳥,佇立眼前。即便牠飛過天空,龐大身軀也是震撼。但被獵殺、棲地被人類剝奪……,這40年來,數量縮小3分之1。因此,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的紅色名錄中,東方亞種更處於高度瀕危。半個世紀前,赤頸鶴在泰國就瀕臨滅絕。柬埔寨和越南的溼地不到200隻。

因為人類,牠們被逼到絕境。

可喜的是,也因為人類,牠們的數量近年開始恢復。人們怎麼做?

柬埔寨的自然生命組織與農民長期合作,請他們改種植赤頸鶴喜愛的米種,讓每年飛來的赤頸鶴有食物可以吃。這種米,人類不愛,市場價格不好,加上不使用化學農藥,第1次收成時,每公頃土地不到其他品種稻米產的一半。價格與產量都不好,誰來當傻瓜?

這個機構提供每日津貼給農民,也保證收購,讓農民安心。收成時,農民將部分水稻留給鳥類,不收割。出錢與出力的攜手,他們要為赤頸鶴保留一片淨土。這只是起步,自然生命組織的目標是為赤頸鶴保護1000公頃的土地。

不只柬埔寨,泰國政府也展開「救鶴」,聯合國協助籌集資金,現在已成功繁育200隻赤頸鶴,開始野放。如今在泰國,赤頸鶴的狀態已從「野外滅絕」變為「極度瀕危」。世界最高的飛鳥逐漸飛翔於泰國。

不分國界,人本有慈悲。不是嗎?

這話,我說的心虛。同樣的野生物種,尚未瀕臨危機的藍牛羚(Nilgai)的被對待,盡顯人類的殘暴與自私。

藍牛羚是羚羊,但長大後很像牛,在藍毗尼的曠野不時可見,在印度更是多。由於藍牛羚對印度農作物形成破壞,地方政府請槍手射殺。去年暑假兩個月,殺掉1000隻。有一支影片更是殘忍,有地方部門為了殺掉一頭藍牛羚,竟然出動挖泥機來將之活埋。一頭也想求生的生命,牠可能是另一頭藍牛羚的丈夫,也可能是有幼仔待哺乳的媽媽,掙扎無力,被人類殘忍地結束了。

人類與地球的其他生命,如何共存,這是近年不斷被討論的課題。長久以來,人類太以自我為中心看待世間萬物,人類有腦袋且握有武器,殺戮一開,以為是瞬間,但終會有反撲。

離開藍毗尼的田野,我的腦子不斷浮現田野的那對赤頸鶴。當地朋友跟我說,小時候,田間到處可見。這樣的話,很熟悉。以前的「常見」,很多成為如今的「罕見」。

留一口飯,給別的生物!親愛的人類,我們最該謙虛學習的這堂課就是,共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