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去年十月起,歐盟啟動針對中國大陸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港媒日前披露,歐盟預計從七月四日起對大陸電動車徵收臨時關稅,大陸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版八日引述業內人士消息稱,大陸相關企業正在準備證據,擬向主管部門申請對歐盟進口的相關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中方此舉被視為對歐盟的反制,中歐恐掀起貿易戰。
針對當前中歐經貿爭端,大陸商務部透過新華社再度向歐方喊話,呼籲中歐雙方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照顧雙方合理關切,避免貿易摩擦失控升級,倡議合作共贏、歡迎良性競爭。
德國總理蕭茲八日在出席歐寶(Opel)汽車公司活動時重申反對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的立場,他表示,「我們不會對外國公司關閉我們的市場,因為我們也不希望我們的公司在國外市場受到同樣的對待」。
環時同時刊發評論稱,預計歐盟執委會將於六月十日公布有關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結果,以及可能會採取的行動。評論引述中方官員稱,如果歐盟執委會採取損害中國利益的措施,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利益;低估中國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將是嚴重錯誤,也是極度危險。
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曾引述熟悉經貿領域的律師沈倩指出,歐盟的葡萄酒、農產品等都非常依賴中國市場,而且歐盟在農業上存在大量補貼現象。
歐盟則除針對大陸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今年二月,歐盟也對中國鐵路巨頭中國中車的子公司展開調查,中車因此而退出保加利亞火車項目競標。四月,歐盟又針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競標羅馬尼亞太陽能發電園區進行反補貼調查,調查啟動後,兩家中企撤回競標申請。
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強調,中方倡導合作共贏,但不迴避也不畏懼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