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的支持者4日舉著莫迪相片,在新德里的人民黨總部外慶祝,外界已預測執政黨會取得勝利。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國會大選4日計票,以總理莫迪的印度人民黨(BJP)為首的國家民主聯盟(NDA)雖將掌握絕對多數席次,但隨著約9成計票結果出爐,BJP本身僅在240多個選區領先,比起5年前大選獨得303席大幅減少,預計會是該黨執政後首次無法單獨過半,得仰賴友黨支持才能組閣。與出口民調估執政聯盟能取得3分之2的超級多數席次不符;此前景也衝擊印度股市,莫迪盟友阿達尼集團股價還一度下跌2成5。
莫迪一度落後 股市應聲下跌
印度下議院共543席,這次BJP恐無法單獨跨過272席的過半門檻,不過該黨與友黨共計至少在288個選區領先,足以形成國會多數。相較下,在野黨的斬獲超出預期,最大在野黨「國大黨」議席可望增加近2倍。路透報導,莫迪必需仰賴盟友維繫政權,可能使政府決策上產生若干不確定性。
路透報導,今年的選戰中,印度人民黨與反對陣營激烈交鋒,雙方都互相指責對方抱持宗教偏見,威脅到某些族群。莫迪可望連任的預測已提前反映在股市,投資人預期莫迪將推動親商改革,為印度帶來更強勁的經濟成長。然而開票傳出莫迪一度落後的消息時,昨天印度股市也應聲大跌5%,是近4年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大選的已登記選民近10億,其中6億4200萬人投票,投票率超過66%,僅較2019年大選略低,一掃外界選前擔憂選民可能對投票意興闌珊,因為早已認定莫迪會勝選連任。
73歲的莫迪2014年高票當選總理,當時就承諾帶來成長與改變。預料他將成為印度獨立以來第2位連任3屆的領導人,繼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之後寫下歷史。
印度經濟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在莫迪領導下,印度收入不平等現象更加嚴重。儘管股市創下歷史新高,百萬富翁不斷增多,但年輕人失業率卻飆升,只有一小部分印度人從經濟繁榮中受益。
任內與陸鬧僵 歐美拉攏制衡
莫迪任內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因邊境衝突而鬧僵,美國總統拜登和歐洲多國都希望拉攏新德里作為制衡北京的力量。莫迪自身則將印度塑造為金磚國家集團(BRICS)要員,並和大陸競逐「全球南方」開發中國家裡的領導地位,甚至力圖躋身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法新社、半島電視台報導,莫迪第3任期內印中關係恐怕持續冰凍。肇因於主權聲索的爭端,2國軍隊2020年在邊境高海拔地區爆發衝突並造成傷亡,致使關係急轉直下,至今成千上萬印中官兵持續彼此緊盯。
歐美則想讓印度扮演對大陸的戰略制衡。拜登去年在以國宴招待莫迪,並曾稱美印連結為21世紀決定性的夥伴關係。白宮鋪起紅毯迎接莫迪,兜售國防、商業協議,旨在制衡北京的全球影響力,莫迪則在國宴後說,「區域穩定」是印美夥伴關係一項核心關切。
印度也和多個歐洲國家交好,和法國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協議,涉及飆風戰鬥機和鮋魚級潛艦採購,不過俄羅斯仍是印度最大軍備供應國。新德里至今避免明言譴責俄國侵略烏克蘭,還進口俄國石油。莫迪3月也祝賀俄國總統普亭勝選連任,稱期待發展印俄「特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