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工了得 5公分龍舟擁窗花樓閣

曹麗蕙 |2024.06.04
670觀看次
字級
〈清 象牙仙工船〉為象牙雕製的端陽陳設,舟身呈昂首龍形,甲板上還雕有欄杆、牌樓、迴廊等細節,展現精美細膩的雕工。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煙雲集繪 天中水戲〉繪製皇帝遊玩觀看爭標百戲的御舟。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銅胎畫琺瑯花草五毒盒〉為花形小盒,以及蠍、蛇、蜈蚣、蟾蜍、蜘蛛五毒圖案,呼應端午驅五毒的習俗。圖/故宮博物院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為迎接即將來臨的端午連假,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應景推出新展「院藏清代歷史文書珍品──端陽時節」,展出故宮精選端午相關文物,以夏日傳說、重五故事、收藏端陽、天中同樂、鯤島端午五大主題,帶領民眾探索傳統歲時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展出一艘「不能划的龍舟」〈清 象牙仙工船〉,長僅五公分、高三點六公分,舟作昂首龍形,卻可見細微窗花樓閣、鏤雕繁密,精巧雕工盡現。展期即日起至八月二十五日。

故宮策展人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賴玉玲說,「端午」原是指五月開端的「端五」,源自夏、商、周朝的夏至節,主要意義在於避邪驅疫,並配合節氣、節儀和節物,有五月節、重五節、天中節、午日節、端陽節、菖蒲節、浴蘭節等別稱。

夏季毒月驅厄 掛菖蒲、香囊

賴玉玲說,這次「端陽時節」展覽,透過古籍文獻讓民眾認識端午節由來,追溯夏季毒月驅厄,以及懸掛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賽龍舟等祈福納祥的傳統習俗,同時展出描繪蜀葵、石榴、菖蒲、荔枝、粽子或五毒的應景擺設圖畫和器物,展現古時節令清供的風雅趣味。

精采展件〈元人天中佳景〉以「天中」為畫題,即端午節的別稱。畫中瓶插蜀葵、石榴、菖蒲等五月花卉,枝梢上繫有香囊,畫幅上方則有道教靈符與鍾馗畫像,蘊含端午驅鬼迎福寓意,為端陽應景之作。

〈清 象牙仙工船〉為象牙雕製的端陽陳設,舟身呈昂首龍形,船艙為三層樓閣,船身左右各配有八槳,舟上共插飾十六面三角旗幟、一頂傘蓋,甲板上還雕有欄杆、牌樓、迴廊等細節,展現精美細膩的雕工。

〈清 銅胎畫琺瑯花草五毒盒〉為花形小盒,粉藍色的蓋面上繪有由粉、黃、藍、綠構成的幾何稜格紋,以及蠍、蛇、蜈蚣、蟾蜍、蜘蛛五毒圖案,呼應端午驅五毒的習俗。

君臣連繫感情 御賜避暑藥、繡扇 

端午節也是君臣間連絡情感的時刻,皇帝會對臣子頒賜因應夏季溽暑所需的藥錠、香囊、香珠、繡扇、紗料布等物件,例如在雍正元年記載的史料出現「錠子藥」,是清宮特製的避暑藥;各地也有向皇帝進貢具有地方特色的應景禮品之舉,在節慶祝福的傳達之外,也展現清代的端午節上下交誼的景象。

為搭配「端陽時節」特展,故宮北部院區在十日結合〈元人天中佳景〉畫中元素,推出「佳景掛天中──來去故宮過端午」掛飾手作體驗活動,以及舉辦「故宮樂端午絲竹音樂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