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宴席曲 成文化遺產
中國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被譽為青藏高原的「香格里拉」,深受當地回族喜愛的「宴席曲」,通過申報成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宴席曲(又稱家曲)是流傳二百多年的古老說唱表演藝術,廣泛流傳於青海、甘肅、寧夏等地,是回族的民歌形式之一。西北地區的回族稱婚禮或辦喜事為「宴席」,參加婚禮、送親為「吃宴席」,因此,在喜慶場合眾人歡聚時演唱表演的曲調稱為「宴席曲」。
回族宴席曲,曲調豐富、辭令優美、敘事完整、易於舞蹈。表演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隨唱、問答、獨唱加合唱、對唱加合唱等,表演者邊唱邊舞,場面活躍,氣氛熱烈,妙趣橫生。(觀芷)
罕見烏龜 鱗片似獅子臉
中國湖北省東湖楊姓居民,日前釣到一隻重二公斤、模樣奇特的烏龜,龜背上有酷似「獅子臉」的十四塊扇形鱗片,龜背邊緣的硬殼如盛開的蓮花瓣,而且拒吃葷食,令人稱奇。武漢動物園表示,這是一隻發育不良的畸形巴西龜。巴西龜被當寵物引進中國多年,生存能力很強,與一般烏龜不同的是,背部鱗片會自然脫落,長出新殼。(觀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