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舉行時,國際角力總會尚未成立,因此從沒人好好想去設立正式的比賽規則,古典角力比賽規則也沒有限定時間。這種詭異的情況,造成奧運史上絕無僅有比賽狀況:沒有冠軍,當年的角力比賽也成為最扯的笑話之一。
每屆的奧運主辦國,在比賽時或多或少都擁有一些優勢存在,當屆奧運會對瑞典人而言亦是如此。但瑞典唯獨在古典角力中一面倒,被芬蘭人擊敗,5枚金牌沒比多久就被芬蘭拿走了3枚,瑞典只搶得1枚。面對那僅剩的一枚獎牌、82.5公斤級的比賽,瑞典自當全力以赴。
82.5公斤級比賽開打,進入決賽的兩名選手是瑞典的安德斯‧阿爾格倫(Anders Ahlgren)和芬蘭的伊瓦爾‧伯林(Ivar Bohling),兩個人實力相當,而且都韌性十足。
當年比賽規則不夠完整,僅規定「把對方摔倒並使雙肩著地」即算勝利,但他們都無法把雙方壓倒在地,兩人你來我往打了不知道幾個回合,久到連觀眾的怒火都快升起,兩國民眾也起了些衝突。
眼見9個小時過去,他們仍無法分出勝負,且身上都是汗水,身驅也疲憊不堪,比賽從角力,演變成談不上鬥智鬥技,而僅是如同機械般揮動著雙臂的情況,此時場下的觀眾也失去耐性在叫囂。
好好的比賽搞成這樣,連大會也忍不住了,經過商議,只能由本場比賽的裁判出面宣判結。不知道裁判對這種難分難解的情況是否積怨已久,他最後只將兩個人並列第2,而非第1名,結果造成奧運會史上最難勘的一場比賽:一場沒有賽出冠軍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