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道教和佛教都不主張燒金紙,佛教認為,可以用布施、齋僧、供佛的功德回向給亡靈,燒金紙並無法讓亡靈受用,還污染空氣,破壞環保……
6 月 22 日中午,台灣極北、遠在基隆東北方近六十公里的離島彭佳嶼,突然發生火災,大火隨著風勢燒向一大片芒草,海巡署、基隆市消防局人員直到傍晚才控制火勢,但已燒掉約兩個足球場大的草地。警方懷疑,起火原因是來訪香客燒金紙引起。
隸屬基隆市,曾被生態保育團體爭取農委會畫為自然保留區的台灣北方 3 島: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彭佳嶼是其中面積最大、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嶼。
媒體報導,來自基隆和平島 1 間廟宇 百餘位信眾,經核准登陸彭佳嶼,前往島上的土地公廟進香,可能因為大風吹起香客燃燒的金紙,引燃附近芒草,一發不可收拾。
火警發生,香客正要搭船離去,島上的海巡官兵一方面請求基隆市消防局支援救火,一方面留下 30 名香客幫忙滅火,因島上沒有水源,只好舀海水或用拖把和樹枝打火。基隆市消防局隨即派員搭乘直升機前往救火,但因風勢太大,花了幾小時才控制火勢,幸好人員都安全。
近年來,環保署和各縣市環保局都在推動管制燒金紙的政策,偏遠的離島卻因燒金紙而發生火災,實在諷刺。新政府提倡減碳,燒金紙的旺季農曆七月中元節漸近,這個課題值得探討。
縣市環保局和宮廟管制燒金紙採取三種措施:1. 集中處理,把民眾的金紙收集一起舉行儀式後焚燒;2. 鼓勵少用,例如使用「大面額」的金紙;3. 完全不用,除了強制規定、不設焚燒爐外,也使用代替作法。
去年中元節期間,高雄縣、市和屏東縣聯合舉行「紙錢集中焚燒專用爐淨爐儀式」,並推行「以功代金」活動,呼籲民眾把買金紙的錢捐給公益、慈善團體,「做功德」代替「燒金紙」。
台北縣也提倡以「愛心普度」代替燒金紙,民眾只要捐款給慈善機構或學校學童營養午餐,再把收據影本寄給縣府,縣府就會在統一舉行法會時,請法師為這些民眾祈福。
桃園縣派專車到各鄉鎮收集祭祀紙錢,運到有空氣污染防制設施的焚化爐燃燒,還推出「網路中元普度線上銀行」網頁,民眾只要在線上登錄,縣府就會統一製作電子普度文疏,再統一交給廟宇在祈福儀式中燃燒。
有些縣市設立不燒金錢網站,民間也有人設立「網路燒金紙」網頁,網友點選金紙數量後,可以看著金紙在螢幕上燃燒的畫面。
燒金紙是台灣民間傳統祭祀習俗,很多人相信「鬼力亂神」,不燒金紙心中不安,但現在的年輕人多半已不再忌諱了。從網路的討論區,可以看到年輕人對燒金紙的看法:
「我在想鞭炮都能錄音播放了,該不會下一步用 LCD 放燒金紙的影帶……」
「我也是超討厭燒金紙的,空氣污染不說,還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上次還看到未燒盡的屑飄到人家機車坐墊上,燒了一個洞。當然不是我幹的,只是奉家裡老長輩之命,跟著樓下一堆鄰居燒金紙……」
「信仰可以藉由任何自己內心贊同的方式,時代潮流在進步,燒金紙這等事會盡量在我這代終結。」
雖然如此,但要讓老一輩的人改變信仰習慣並不容易,尤其常去各地進香的人,是不是應該要有更好的宣導方法?
消費者基金會曾對市售祭拜用金紙焚燒後產生的空氣污染物做檢測,發現含有苯、甲苯及乙苯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苯不但是致癌物,還具毒性及麻醉性,吸入苯後會造成從輕微的頭昏眼花到嚴重的呼吸困難,甚至可能致死。
從環保來說,紙漿用樹木製造,金紙燒得愈多,樹木被砍伐愈多。另一方面,燒金紙也造成對空氣和環境的污染。以台北縣平均每年燒掉2千公噸金紙來計算,不但花費4億元,還產生2千公噸二氧化碳,縣府估計要種植2千5百棵大葉山欖這類的樹木,才能抵銷這些二氧化碳。
從宗教來說,正信道教和佛教都不主張燒金紙。佛教認為,可以用布施、齋僧、供佛的功德回向給亡靈,但燒金紙並無法讓亡靈受用。民間相信祭祀燒紙錢是孝敬祖先,讓祖先在陰間享用,但佛教法師說,陰間沒有買賣,沒有生產,也沒有消費,燒紙錢根本就是浪費。有的法師則指出,不燒金紙可以不砍樹木、不製造污染,反而功德一件。
「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大量露天燃燒紙錢是違法行為,將處 5 千元以上、10 萬元以下之罰款;如違反者為工商廠、場者,將處10 萬元以上、1 百萬元以下之罰款。難怪環保署一再提醒,罰則不輕,你還要再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