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百貨公司這種零售業態在中國大陸已經瀕臨死亡?今年以來,短短3個多月,中國大陸又有10家老牌百貨宣布關閉。根據一項不完全統計,2022年大陸至少有35家百貨門店關閉,2023年則有21家,當中不乏曾經風光一時的百貨名店,如:太平洋百貨、永旺、百盛、大洋百貨、新世界百貨等。
據上海《第一財經》報導,佇立上海街頭已超過27年的上海梅龍鎮伊勢丹百貨,日前也宣布因租約到期,將於今年6月30日終止營業。報導稱,清明連假前,梅龍鎮伊勢丹百貨內不少櫃位早早貼出打折促銷海報,折扣從1折至8折都有,但依舊沒什麼人潮。
報導指出,不只梅龍鎮伊勢丹,近期還有多家百貨商場陸續宣布關門。例如3月31日咸寧銀泰百貨和廣州番禹友誼商場關閉,天津伊勢丹南京路店和天津濱海新區伊勢丹,也分別將於4月14日及4月27日關閉。據悉,各大百貨關閉最大的理由是「租約到期」,但經營壓力巨大才是根本原因。
據報導,中國大陸的百貨業態正面臨不小的壓力,因而引發「關店潮」。上述調查稱,有6成受調查的樣本企業認為,電商持續衝擊是其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其次,有58.8%的樣本企業認為「經營成本高,利潤低」,是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但也有分析指出,儘管百貨業態整體遭遇困難,走高端化路線的商業仍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