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長葉倫(左)正訪問中國大陸。圖為她5日在廣州市珠島賓館,和大陸副總理何立峰(右)會晤。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財長葉倫昨天繼續在廣州的訪陸行程,下午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何立峰表示,今次會談是要落實和深化中美兩國元首早前見面和通話時,就一些重要經貿議題達成的共識,及作出妥善的回應,希望雙方在舊金山會談的基礎上,取得新的互利共贏成果。葉倫則重點要求,中方正視產能過剩問題,並為美國企業和工人提供公平的貿易營商環境。
葉倫稱中國太大,無法通過出口實現快速增長。此前,葉倫還警告,中國產品過剩太多,整個世界都消化不了。
據路透昨天報導,葉倫在訪問中國期間向美國商會發表講話時表示,她理解北京政府對製造業的直接和間接支持與國內發展目標相關。但她表示,這「目前導致產能大幅超出中國國內需求,也超出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
葉倫的言論強調了她與何立峰會談的主要目標,她指出中國工廠產能過剩和不斷增長的出口,在海外造成的問題,加劇了潛在的貿易緊張局勢。
稱中美須在分歧領域保持溝通
今年3月,中國大陸總理李強制定了2024年5%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部分原因是中國努力克服房地產危機和疲弱的消費需求,增加了對新興高科技領域的投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目前預測中國2024年實際GDP增速為4.6%,2025年降至4.1%。
葉倫表示,中國製造產能過剩過去一直是一個問題,但最近隨著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產品等新行業出現的風險而加劇。葉倫說,「我相信,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更廣泛地考慮基於市場的改革,符合中國的利益。」葉倫將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市場化改革進行了類比,這些改革刺激了經濟增長,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並表示通過重振經濟可以取得更多收益。葉倫還表示,此次中國行,她將提出美國和國際公司對中國商業環境惡化的擔憂,包括「與當地競爭對手相比受到不公平待遇」。
葉倫昨天上午與廣東省省長王偉中會晤時表示,美國的公司和工人需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華盛頓和北京必須在有分歧的領域,保持公開和直接的溝通。她又說,美國和其他國家關注中國的產能問題可能導致全球外溢效應。葉倫又出席由中國美國商會等舉辦的商界圓桌會議,與在大陸的美國及其他外國企業代表會面。
今轉北京 將晤李強、藍佛安
葉倫是4日抵達廣州,展開訪陸行程。她將在今日下午轉到北京,與國務院總理李強、財政部長藍佛安、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等官員會面。
路透報導,葉倫迴避提出任何新貿易壁壘的威脅,但在廣州期間她卻表示,她不排除採取更多行動,以保護新興的美國電動車、電池、太陽能和其他商品供應鏈,免受中國廉價進口產品的影響。媒體分析,葉倫此行在尋求傳遞她的觀點,即產能過剩令美國、歐洲、日本、墨西哥等主要經濟體憂慮,對中國經濟也是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