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北京當局正加強科技國產化,已實施更嚴格的政府採購準則,將逐漸在政府的個人電腦(PC)與伺服器汰除來自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的微處理器晶片,尋求減少採購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與外國製的資料庫軟體,偏好國內選項,同時也在國營企業內部推動在地化。
最新的採購規範,為中國大陸迄今要建立以國產技術替代外國科技的最重大舉措,也在美中緊張升高之際,呼應美國的行動。美國已以國安為由,對愈來愈多大陸企業實施制裁,並立法鼓勵擴大在美國生產科技,且封鎖先進晶片和相關晶片出口到大陸。
報導指出,大陸財政部和工信部去年12月26日公布新準則後,官員今年已開始遵循最新的PC、筆記型電腦及伺服器準則,命令鄉鎮層級以上的政府部會和黨務機關在採購時,必須納入要求購買「安全且可信」處理器與作業系統的標準。
當時,大陸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也發表首份「安全且可信」處理器與作業系統的清單,清一色都是大陸企業。在18家獲准的處理器中,包含來自華為與飛騰的晶片;這兩家公司都在華府的出口黑名單上。大陸處理器製造商正運用混合英特爾x86、安謀及自行開發的架構生產晶片,作業系統則源於開源碼的Linux軟體。
知情人士透露,國營企業也被主管機關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告知,須在2027年前完成過渡到國產科技供應商。
國營企業去年起便已每季回報汰換資訊科技(IT)系統的進展,但仍允許保留一些外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