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約半數美國大學生畢業後從事工作其實「大材小用」,如此落差對薪資收入、生涯發展和規畫都帶來深遠影響;這份追蹤過去10年踏入職場的1000多萬民眾職業發展的統計顯示,許多大學生畢業5年甚至10年之後,都仍處於「未充分就業」狀態,拿到的大學學位在工作中根本派不上用場。
「燃燒玻璃研究所」(Burning Glass Institute)與非營利組織「斯特拉達教育基金會」針對2012年至2021年間從大學畢業的美國勞工進行統計,數據顯示52%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並未運用到學歷技能,比率超過研究人員預期,突顯了踏入社會第1份工作的重要性。
在種種因素當中,對於能否獲得大學程度的就業機會,影響最大的是主修科目,而實習同樣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此外,主修人文科學、心理學的大學畢業生,如曾有實習機會,畢業後5年仍然未充分就業的機率則減少25%。實習對於主修社會科學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有助於讓畢業後5年未充分就業的機率降低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