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復甦 去年服務業月總工時 168.4小時寫3年新高

 |2024.02.24
221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主計總處2023年全年工業及服務業工時統計出爐,儘管去年全年景氣疲弱,經濟成長率跌至1.4%的波段新低,但受到疫後消費動能暢旺、內需服務業強勁復甦帶動,總工時連續2年走揚,升至168.4小時,為近3年新高水準。

總工時包含正常工時與加班工時,景氣變動時,廠商多會先以調整加班工時因應,爾後才會視需求增加或減少人力,因此加班工時與景氣連動密切,進而影響總工時變化。

主計總處統計,2023年每人每月總工時平均為168.4小時,較2022年增加1.1小時,其中正常工時增加0.8小時,加班工時增加0.3小時。

進一步觀察去年工業與服務業各自表現,工業部門在全球終端需求萎縮,製造業持續去化庫存影響下,景氣放緩,總工時年減0.2小時;服務則受惠於疫後消費動能大爆發,內需產業營運火熱,總工時年增2.2小時。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近幾年新冠疫情對經濟活動干擾極大,2020年疫情爆發後,製造業生產如常,但服務業受到重創,2021年啟動3級警戒,2022年上半年Omicron疫情肆虐,確診數迅速竄升,均讓內需服務業生意急凍。

官員接著指出,疫情影響下,2020、2021年工業及服務業總工時連續2年下滑,2021年降至166.7小時,直到2022年下半年政府陸續鬆綁管制,並迎來邊境解封,民間消費動能強勁反彈,內需服務業營收也大大進補。

2022年回升至167.3小時,2023年再攀至168.4小時,為3年新高,且距疫情前的水準僅剩一步之遙。

不過2023年景氣逆風,全年經濟成長率跌至1.4%,寫14年新低,總工時卻逆勢走揚,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國內產業景氣不同調,製造業受到全球需求萎縮影響,步入景氣低谷,工時表現不佳,但內需服務業的強勁復甦,成為帶動總工時走揚的關鍵力道。

另外,若觀察長時間的總工時變化,會發現趨勢明顯向下,2004年總工時為183.5小時,到了2023年已降至168.4小時,20年來減少15.1小時。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隨著經濟發展至一定程度,政府對勞工權益也會愈來愈重視,透過勞動政策等方式調整法定工時,台灣法定工時也在2016有重大變革,2015年總工時還有175.3小時,2016年一舉跌破170小時、降至169.6小時;總工時下滑的長期趨勢不只在台灣,國際上也是如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