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學測國寫考「標籤」現象,有考生連結性別議題,分享男、女生抬便當的差別待遇,也有原住民學生提到,經常被誤以為很會唱歌、跑步,還會騎山豬等刻板印象。圖/unsplash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大考中心今日公布113年大學學測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評分原則,召集人陳昌明表示,第一大題以測驗知性統整判斷能力為主,第二大題以測驗情意感受抒發能力為主,文章寫得好、結構嚴謹、情感表達深刻分數就會高。
本次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分二大題,每題25分,共50分。第1大題第1小題主要評量閱讀和擷取資訊的能力,考生可藉由閱讀文本並找到精確的答案,第2小題要求說明對標籤現象的看法,空白卷、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者得0分,錯別字過多也會斟酌扣分。
第一大題以測驗知性統整判斷能力為主,要考生說明「標籤」概念使用在人身上的正面與負面作用,並說明對標籤現象的看法第二大題以測驗情意感受抒發,以「縫隙的聯想」為題,要考生結合生活經驗或見聞,書寫自己的感思與體悟。
陳昌明發現考生舉出的事例相當多元,例如大人看到小孩染頭髮跟刺青,就覺得是壞小孩;還有原住民學生提到,大家經常對原住民有很會唱歌、跑步、喝酒、騎山豬、射飛鼠等刻板印象。也有不少標籤現象連結性別議題,如女學生被家長要求不要聽饒舌或重金屬音樂。
至於第二大題是「縫隙的聯想」陳昌明說,文章寫得好、結構嚴謹、情感表達深刻分數就會高,要拿到22到25分的學生須具體書寫生命中對於縫隙的感思與體悟,文章結構嚴謹、文辭洗練、情感雋永。
陳昌明提到,很多考生都想到高中求學很辛苦、競爭激烈,能在繁重課業中出去走走或旅遊,就如同休息的縫隙,在漫長上課後的下課時間,也是喘息的縫隙;也有學生分享可從失戀、失敗等經驗中得到啟發,還有學生以生病經驗為例,在調養過程經常思索並獲益良多,也是一種人生的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