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指出,若發現鼠類排泄物,有可能是漢他病毒傳染源。圖/衛生局提供
【本報高雄訊】高雄前鎮區一名在冷凍廠工作的60多歲男性,1月16日起出現發燒、頭痛、畏冷盜汗、疲倦全身無力、腹瀉、食慾不振、茶色小便等病狀,為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定病例。
高市衛生局調查,個案去年底在工作地曾以鼠籠捕鼠,當時未戴口罩,也沒戴手套就徒手抓鼠,研判可能因此遭感染。
衛生局獲報後立即啟動緊急防治工作,在個案居住地及工作地各捕獲3隻錢鼠,目前案主經治療已康復出院,同職場的2名接觸者暫無症狀,採檢送驗中。
衛生局表示,漢他病毒症候群是因感染漢他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帶有病毒的鼠類等囓齒類動物傳染,人類一旦吸入或接觸遭病毒汙染的空氣微粒、汙染物,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可能感染。
漢他病毒潛伏期約5至42天、平均約2周,主要症狀為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伴隨臉潮紅等。
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也可能急性腎衰竭。
衛生局強調,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措施,杜絕漢他病毒傳播。
高雄市衛生局2日公布高雄市今年首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確定病例,並啟動緊急防治工作,針對個案居住地、工作地進行環境消毒及滅鼠工作等。圖/高雄市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