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鐵路十九日移交民營,環保人士與鄒族原住民團體前往北門車站抗爭,與警方爆發激烈肢體衝突。黃國芳攝
【本報嘉義訊】阿里山森林鐵路經營權移交儀式暨北門多目標使用車站、旅館興建動土典禮,昨天在北門車站舉行,由林務局長顏仁德代表與宏都董事長陳弘毅完成鐵道交接。環保人士與鄒族原住民團體在現場抗議,痛批阿里山鐵路民營化等「三合一BOT 案」,完全由林務局與民間財團關起門來「黑箱作業」,有圖利財團之嫌。
抗議的群眾指出,林務局不顧阿里山森林環境的破壞,在環境影響評估尚未通過前,就貿然將鐵路、車站、土地等「三合一BOT案」移交民營,尤其民間財團三十多名小火車駕駛員中,僅由林務局轉任的九人具有駕照,其餘聘僱人員均未取得相關證照,根本是拿人命開玩笑。
抗議者指出,林務局同意民間財團在阿里山二點二公頃的山坡地興建旅館,不僅須要砍伐大量林木,這些林木大多為直徑一公尺以上的檜木,而且引進大量遊客後,用水量勢必大增,水利署及自來水公司就坦言,依現有阿里山蓄水池的容量,根本不足以供應BOT案需水量。
環保團體表示,林務局簽訂「喪權辱國」的條款,同意民間財團在阿里山興建旅館,還要再加蓋蓄水池,至少需動用三億五千萬元的工程費,是否又是全民買單?而且大批遊客所產生的污水將造成污染,勢必影響水質。
動土典禮在抗議人佔據於鐵軌上發表抗議內容後展開,北門車站除了靜態展示外,首航的彩繪列車行駛途中,也進行沿線風景、歷史人文的導覽解說,讓參加首航民眾可享受別開生面的阿里山饗宴,並獲得紀念車票及限量發行的首航精美紀念品。
宏都公司發言人滕新富表示,營運和安全沒有問題,將致力以維護地方文化資產的角度,推廣地方特色至世界各地、活絡地方文化藝術產業,將阿里山推向國際舞台。日後,公司會與外界持續溝通、展現誠意,化解歧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