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精靈林儀珊 舞出陽光生命力

江俊亮 |2024.01.11
756觀看次
字級
圖∕林儀珊提供
圖∕林儀珊提供
圖∕林儀珊提供
林儀珊(右)2020年獲俄羅斯Filantrop國際慈善家大獎舞蹈組冠軍,但因疫情無法前往領獎,2021年由當時的副總統陳建仁(左)代表頒獎。圖∕林儀珊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比起說話,舞蹈容易多了!」被喻為「聽障精靈」的林儀珊,雖然聽不到聲音,卻能隨音樂起舞,小時候靠著勤學苦練,媽媽成為她的「節拍器」;長大後,勇奪國際慈善家大獎舞蹈組冠軍。陽光正向的她,總是笑臉迎人,經常參加公益活動。

媽媽沈寶英說:「舞蹈比賽,我總是幫女兒報名一般組,評審根本不知道她是聽障。」林儀珊出生7個月後,就被診斷出先天性聽神經障礙,雙耳聽損高達100分貝,「我希望她把口語學好,而不要依賴手語」,因此從2歲開始,媽媽就帶著她從嘉義到台北上課。

那時,從嘉義搭火車到台北要4個小時,轉搭公車還要再花一個小時,回家後還要複習。沈寶英說,雖然女兒有戴助聽器,但只能聽到低頻的聲音,高頻的聲音根本聽不到,因此口語學習得很慢,有些聲音只能靠模仿唇形、按著鼻子發出聲音來學習。

沈寶英表示,對於正常孩子來說,學習氣音再簡單也不過,但儀珊在學習ㄐ、ㄒ、ㄑ等氣音時,往往無法體會,「教不會的時候,我會因為生氣而大吼,但吼完之後,心裡更加難過,因為再怎麼大聲,女兒還是聽不到!」

林儀珊唸國小二年級的時候,第一次看到古典孔雀舞表演,深深被這種美麗的舞蹈吸引,回家之後,常扮演成舞者,媽媽發現她喜歡跳舞,就帶著她去學舞。由於儀珊聽不到,因此小學六年級以前,都由母親自製可以翻的板子,上面寫著「1、2、3、4」來幫她數節拍。

因此,林儀珊跳舞,僅靠視覺來熟記動作,努力把動作做到標準。為了感受聲音的震動,她還把手貼在音箱上,將音樂的節奏、律動,牢牢記住,一支舞碼往往要練習超過數百次。

藉由這樣的勤苦練,林儀珊曾連續4年蟬聯嘉義市學生舞蹈比賽冠軍,並代表參加全國學生舞蹈比賽獲得優等,以及第8屆北富銀身心障礙者才藝比賽百合獎,因而獲得「聽障精靈」的美譽,更獲得2009年總統教育獎,也應邀參加聽障奧運開場表演。

2020年,林儀珊參加俄羅斯Filantrop國際慈善家大獎舞蹈組獲得冠軍,但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而無法前往領獎,主辦單位最後改為由各國個別頒獎,再將頒獎賽況錄影傳回俄羅斯。在台灣的林儀珊,由副總統陳建仁代表頒獎,這段影像於2021年5月在俄國頒獎典禮中播放,並向全世界同步網路直播。

雖然耳朵聽不見,但林儀珊並不放棄對舞蹈的熱愛,她說:「在求學的過程中,當我遇到同學嘲諷,或遭遇沮喪難過的事,我都能不去管,因為我有舞蹈。」在疫情之前,她每周都要從嘉義到台北習舞,疫情之後才改為視訊教學,免除她南北奔波之苦。

為了體現生命教育的價值,林儀珊也經常到校園分享自身的生命故事,在師生面前,她笑盈盈的一字一字講述:如何用眼睛學習、用身體苦練,如何克服她的「寧靜世界」人生,每一次的真情分享,都感動與鼓舞台下的莘莘學子。

此外,她也經常受邀參與截肢協會、混障樂團、富邦愛無限樂團等團體演出,並進入醫院、監獄、老人安養院等場所進行公益演出,希望將她的才藝奉獻在助人的大舞台上,藉此回饋社會,為社會傳送希望、愛與關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