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女性藝術家鄭瓊娟辭世 享壽93歲

曹麗蕙 |2024.01.10
440觀看次
字級
台灣戰後女性藝術家鄭瓊娟(左二)6日病逝台北榮總,享耆壽93歲,圖為新竹生活美學館「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拍攝團隊,在2021年至鄭瓊娟於新竹的住處採訪拍攝。圖/新竹生活美學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戰後女性藝術家鄭瓊娟6日病逝台北榮總,享耆壽93歲。鄭瓊娟是台灣美術史上相當重要的一位女性畫家,生長於新竹望族,1952年考入師大,受朱德群、廖繼春、溥心畬等多位老師的啟蒙薰陶,時常至李石樵畫室勤練素描,開啟現代藝術之門,而後,更是五月畫會的創始會員,在台灣現代美術史上深具代表性與重要性。

新竹生活美學館在「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中,採訪鄭瓊娟並留下紀錄。竹美館館長葉于正指出:「鄭瓊娟老師畫作如人,真情流露。思想先進,沒有牽絆的個性,表現在畫作上的是一筆強力筆觸、或是厚重的油彩堆疊,豪放之間又可看見屬於女性的細膩情感。從日治時代到戰後,從新竹、台北、東京再回到台灣,跨越時與地,即便在時代、家庭等因素下並非一路順遂,鄭瓊娟老師仍一直堅持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歷經漫漫人生旅途,原來藝術就深植於畫家的心,因淬煉而燦爛美麗」。

竹美館表示,美學館在文化部指導下,自2021年啟動「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採訪拍攝計畫,迄今已完成各領域24位資深藝術家的影片與專刊,鄭瓊娟是採訪拍攝的第一位女性藝術家。2022年深秋,拍攝團隊前往鄭老師於新竹的住處採訪拍攝,過程中鄭瓊娟精神奕奕與大夥兒分享她的人生。

鄭瓊娟於師大藝術系三年級雕塑課上課情景。圖/林宗興翻攝提供

在那1950、60的保守時代,社會思想傳統,作為女性必須承受許多社會的規範,一心追求藝術的鄭瓊娟,於是遠嫁日本,從原本成長順遂、充滿理想抱負的畫家,到異國他鄉繼續追求藝術夢想,卻一度因為相夫教子、對女性的社會期待而再度受阻,中斷創作10年,直到1960年代末才重拾畫筆並積極參與日本畫會活動。

60歲在日本舉辦首次個展後鄭瓊娟決定重返台灣畫壇,1992年開始每年往返台日之間,一次在逛台北市立美術館時與當時任職北美館的台灣美術史研究者白雪蘭認識結緣,《鄭瓊娟–台灣戰後第一代女畫家》這本書的作者白雪蘭曾說:「與鄭老師相識30多年,盼透過本書將鄭老師對生活的體悟、藝術的追求、向學的心境傳達給讀者。書名之所以強調『女性』,是想表達女性在當時將繪畫當作志業相當不易,其創作的原動力值得後輩學習。」

葉于正表示,今年下半年美學館將推出與鄭瓊娟相關的女性資深藝術家聯展,透過這項展覽,不僅展現對文化藝術的熱忱,也契合文化部史哲部長推動壯大台灣內容,建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更是向資深藝術家致敬。「藝海揚芬~百年公會堂人物影像民族誌」所拍攝鄭瓊娟的紀錄片可於https://s.yam.com/V1OoY 欣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