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弘法 佛光緣美術館義工培福

人間社記者蘇茂霖、余菁雯大樹報導 |2024.01.09
692觀看次
字級
佛光緣美術館30周年活動系列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2023年義工培福總回向暨授證頒獎典禮。圖為心保和尚(中前排右4)率法師與學員在禮敬大廳大合照。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培訓課程之一,逾430位義工排出莊嚴整齊的隊伍,以恭敬心繞塔。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人間社記者蘇茂霖、余菁雯大樹報導】佛光緣美術館三十周年活動系列於六、七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二○二三年義工培福總回向暨授證頒獎典禮,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蒞臨開示,佛光緣美術館全台八個分館、逾四百三十位義工參與。

心保和尚開示,佛教講給人因緣,能夠自利利他,就是走向成佛大道。人難免遇到挫折,只要有方向目標就不會迷失,強調「信為道源功德母」,要以信心破迷開悟,用慈悲喜捨心圓滿佛道。

以佛法轉煩惱  弘法濟世

心保和尚勉眾,在生活上要以精進、無我、勤勞、謙虛心,來改變不良行為,想要煩惱不生就要少欲知足,不染貪瞋痴惡習。六祖惠能大師在聽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能大徹大悟,「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在煩惱現前時,要想到六祖所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空性、無常思想,藉由「聞、思、修」來轉化煩惱,解脫貪瞋痴帶來的苦厄。

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領眾,前往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緬懷大師對僧信二眾的教導。隨後,講解中國佛教之敦煌石窟,法師提醒大家,要以宏觀視野及歷史背景去思惟,方可看清石窟所要呈現「弘法濟世」的具體面向,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法師以永不放棄的毅力,圓滿星雲大師在佛館呈現敦煌石窟的心願,近日佛館才有「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展出,廣受媒體及藝術界矚目,引起探討其中蘊含佛法的義理。

如常法師略舉數窟說明,其中北大像窟,有彌勒大佛高達三十五公尺;最早禪窟是北魏初期建造的第二六八窟,主尊佛像呈交腳像貌;二七五窟北壁有數位飛天合十,讚歎尸毗王捨身救世精神。佛菩薩能以無畏施自度度人,才有萬德莊嚴法相,勉眾努力熏習傳承,讓正法久住。

繞塔收攝身心  祈福回向

教育推廣分組培訓,莊雅棟老師教導敦煌壁畫臨摹;蕭啓郎老師,教導學員以紙漿手作浮雕佛菩薩的接引、無畏、與願印等手印;佛館導覽員解說「絲路光華,敦煌石窟藝術特展」。

如常法師領眾在大佛平台祈福並繞塔,法師表示,除了總回向祈願義工及家人平安健康,繞塔可以收攝身心,雙手合十,是將十法界凡聖合於一心;以清淨心口念佛號,心憶佛陀,當下不起貪、瞋、痴、慢、疑,心就能安定自在。設立大佛平台,讓僧信二眾感恩佛陀的教導、清淨身心,是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

主題「藝術與弘法」的培訓,兩天的課程安排有敦煌石窟講座、佛法開示、教育推廣分組培訓、繞塔修持;《星雲大師全集》與談、一月普現談水陸畫特展的藝術弘法與談及導覽、巡禮大雄寶殿及大悲殿、綜合座談、優秀義工頒獎暨授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