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月初到七月中旬,我從台北帶著兒女南下佛光山朝山五次,婆婆不能理解我為何在短短二個月內要回佛光山四趟,「難道台北沒有道場,要大老遠跑到高雄佛光山?」不過,她體諒我南北奔波的疲累,自願幫我照顧小孩,而孩子卻一心想回佛光山。雖然他們在朝山時並不安分,時常吵鬧,但偶爾也能如法的跪拜,尤其看著他們幼小的身軀虔誠匍匐禮拜,往往讓我動容,因此,更加深我帶他們一起參加朝山的心念。
令人欣喜的是,八月份定期追蹤體檢的結果,醫生說:「一切正常。」佛光普照,日前被癌症籠罩的陰霾,一掃而空。朝山時分贈的《佛光山靈感錄》,已成為我和孩子、好友之間交流的最佳管道。每次收到從佛光山寄來的《靈感錄》,孩子們總是吵著:「媽媽!說佛光山的故事給我們聽好不好?」每一篇靈感故事,我幾乎都是和著淚水來讀。七月底,柏浩將更換幼稚園,最後一天上學前,他說:「媽媽!我要帶《靈感錄》送給我最好的朋友、最疼我的老師、園長、同學的爸爸媽媽。」
我好奇地問:「你看得懂嗎?你要幾本?」
「老師看得懂,我要二十本。」
「還有好多叔叔、阿姨等著看呢。」我說。
「媽媽先給我,妳再和師父要吧!」看著柏浩這麼熱心,只好統統送給他。《靈感錄》確實是一份最佳的生命教材。
詠欣在二○○五年因感冒服藥而口齒不清,只要情緒激動就口吃,令人無法了解她到底要表達什麼,所以我常戲謔地和朋友說:「如果氣不夠長的人,根本等不及在她說完我我我我我我……之前就先斷氣了。」保母和長輩一再催促我盡快處理,以免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期。我為此苦惱不已,後來試著每天帶詠欣誦《心經》,不過才數月,詠欣的口齒明顯清晰許多,口吃現象不再,今年上佛光山朝山時,還受到就讀北京中國社科院的佛光山博士生覺多法師誇讚:「詠欣的表達能力很好。」柏浩多年的中耳炎,也不再復發。這一切真的非常感謝佛菩薩慈悲護佑。
人世間禍福難定,身體的苦痛讓我連同一雙兒女再度回到佛菩薩及佛光山的懷抱。今後我有「佛光」相伴,只要實踐大師所提倡的三好運動—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相信人生未來必定是光明美好的。(廖婉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