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和美國醫學家首次合作研究發現,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病人,在睡眠中因呼吸道堵塞而導致間歇性呼吸停止、打鼾,會傷害腦器官主司記憶的細胞,造成記憶減退甚或喪失記憶。
由印度勒克瑙地區的公立桑杰.甘地醫學科學研究院和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合作的這項研究報告,刊登在6月版的美國「神經科學通訊」期刊。報導指出,這項研究集中在乳頭突狀體結構,位於大腦下層的乳頭突狀體,負責將人類新的經歷轉化為長期記憶。
研究小組使用核磁共振攝影,掃描43位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病人的腦部,蒐集了所有病人腦部的高解析圖像,包括乳頭突狀體的切片。比較66組樣品圖像後,研究小組發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病人的腦部乳頭突狀體體積,比一般人縮小了近20%,尤其是左頁腦體。
桑杰.甘地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拉吉什.庫瑪在報告中表示,這項發現極為重要,因為與其他症候群病人比較,如酒精中毒、阿茲海默氏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病人,由於乳頭突狀體縮小,出現記憶力減退跡象。
加州大學首席研究員哈珀也在報告指出,研究證明,睡眠呼吸不順暢,會導致腦部嚴重受損,削弱記憶力與思考力。即使病人接受了睡眠呼吸不順的治療,但腦部記憶受損現象仍會存在。
印度國家醫學研究中心醫師韓達表示,病人若不接受治療,會因腦細胞常缺氧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且會增加罹患糖尿病、性無能和心律不整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