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藝術團隊「全面拒絕(Total Refusal)」錄像作品《幾乎沒在工/運作》(如圖),12月9日甫獲歐洲電影獎「最佳短片獎」。圖/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遊戲中的角色可以組織工會、罷工、調薪嗎?奧地利藝術團隊「全面拒絕(Total Refusal)」在台灣首次個展「癱瘓攻擊」中,就讓遊戲世界裡的非玩家角色(NPC)擔任影片主角,象徵現實社會中的勞工,抵抗資本主義,其中作品《幾乎沒在工/運作》(Hardly Working)更在12月9日甫獲歐洲電影獎「最佳短片獎」。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表示, 2018年成立的「全面拒絕」,聚集多位藝術家、研究者與電影創作者,他們都熱愛電玩,擅長將當代電玩作品加以詮釋挪用,這次來台展出《幾乎沒在工/運作》、《碧血救贖》、《勞力迴圈》、《施塔赫爾巴德夜店》四部錄像作品,透過剪輯電玩遊戲中的場景和綠葉角色,搭配幽默敘事手法,呈現階級、勞工權益、資本主義體制下的工作樣態。
如甫歐洲電影獎「最佳短片獎」的《幾乎沒在工/運作》,以民族誌式的取徑,觀察電玩中洗衣婦、牧馬人、清道婦與木匠四位配角,他們是薛西弗斯(Sisyphus)般的機器,從例行勞動、活動模式,乃至出現漏洞與故障的情況,活靈活現描繪資本主義體制下的工作樣態。獲獎時,團隊成員難掩興奮之情,跨國連線發表感言:「For the world to live, capitalism needs to die.(為了世界生存,資本主義需消亡」。
奧地利藝術團隊「全面拒絕(Total Refusal)」現在台灣舉行首次個展「癱瘓攻擊」,展出《幾乎沒在工/運作》、《碧血救贖》、《勞力迴圈》、《施塔赫爾巴德夜店》四部錄像作品,圖為展場照。圖/台北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勞力迴圈》則帶領觀眾瞭解電玩《俠盜獵車手5》(GTA V)裡,拉丁美洲農地工人的真實寫照。藝術家以藝術為方法,探問、尋找邊緣化的電玩群演及其對應到現實世界中的群體,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甚至運用常見於電玩界的「魔改」(modding),將遊戲程式碼改寫,實踐對於遊戲世界的批判性介入。因此,當中的墨西哥NPC們不再受制於既定的安排,身陷周而復始的勞動迴圈;而是顛覆了遊戲模式。眾人團結一致,挑戰現狀。
「癱瘓攻擊」現正於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登場,展期至2024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