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擬限癲癇、失智症駕駛 醫師直呼不公平

 |2023.11.25
376觀看次
字級
醫師表示,政府連酒駕患者都未必吊銷駕照,卻拿弱勢病人開刀,對病友而言極不公平。在未考量病友需求的情況下限制病友開車權利,恐導致病人被迫無照上路,更無保障;圖為示意圖。圖/李文德

【本報台北訊】交通部研擬修法,將從就醫、出險資料找出癲癇、失智症患者,經複檢後屬高風險駕駛、不適合駕車者將註銷駕照;但有醫師表示,政府連酒駕患者都未必吊銷駕照,卻拿弱勢病人開刀,對病友而言極不公平;且在未考量病友需求的情況下限制病友開車權利,恐導致病人被迫無照上路,更無保障。

台北市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表示,政府就連酒駕民眾駕照也未必吊銷,至今無法杜絕酒駕意外,卻找癲癇、失智等病人開刀,根本是欺負弱勢、不公平;癲癇病人若晚間入睡時發作,對白天開車無顯著影響;失智症患者則早就放棄開車,研擬註銷駕照是「假議題」。

劉建良提到,針對開車容易出意外的病患,臨床醫師會提醒病人減少開車,病人若執意上路,表示有生計問題無法解決,例如有位病患是行動早餐車老闆,若禁止他開車,那全家生計該如何是好?若平日活動區域交通便利,或家中經濟許可有人照顧,病人也不願冒著生命危險生路。

劉建良表示,臨床醫師會建議患者採安全方式駕車降低風險,如盡量放低車速,少走高速公路,若出現癲癇前兆時就能隨時靠邊,這也是國際指引中的作法;政府若要限制病友權利,除醫師意見以外,應納入病友團體聲音,了解病友需求,不應看到新聞事件就無限上綱,認為病友就是風險來源。

至於失智症病患,劉建良指出,以臨床經驗觀察,因為患者並無免責權,不幸發生車禍時,須面對刑責及民事賠償;失智症病人多在確診後主動售出車輛,否則家屬也會建議患者別再開車;少數情況是孤老失智症患者為生活所需駕車上路,但這群病人在長者駕照複驗時,就會被找出,不必額外修法限制。

「各界關心行車安全很好,但要就事論事,從數據討論到底疾病導致的車禍是多、是少」劉建良說,政府應做好評估,若神經疾病真是車禍意外主要肇因,可再討論背後原因,若是病人停藥造成,則因鼓勵病人穩定用藥。

另外,劉建良表示,能否駕車的評估作業,若交由醫師進行,恐讓醫師陷於兩難境地,若不開立註銷駕照,那萬一不幸出了意外難道要醫師負責?若開立註銷,病人生計被迫中斷,恐會怨懟醫師,他感嘆,政策制定不能單從法規來看,要從「人」的需求出發,好好評估,才能保障病人權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