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籍鄭姓婦人(右)採收辣椒,女兒(左)也下田幫忙。圖∕嘉義家扶中心提供
印尼籍鄭姓人獲選嘉義家扶中心「自強家庭」,圖為她採收秋葵情景。圖∕嘉義家扶中心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從印尼嫁到台灣的鄭姓婦人,在子女年幼時,丈夫就罹癌病逝,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靠著比手畫腳,努力學習農務,雖然曾歷經作物枯萎、收成不佳等窘境,但她仍不屈不撓,獨自撐起家計,孩子也受母親感染,努力向上,獲選為嘉義家扶中心自強家庭。
嘉義家庭扶助中心主任沈明彥表示,這名新住民母親離鄉背井,為了子女,身處逆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努力脫貧,且逐漸融入台灣文化,自立自強的精神,令人動容,家扶中心將於12月3日舉辦的「2023年歲末冬暖暨親子嘉年華」活動中予以表揚。
沈明彥指出,獲選自強家庭的印尼籍鄭姓婦人,住在嘉義縣鹿草鄉,嫁到台灣後,與丈夫育有一對子女,原本一家生活和樂,但她的丈夫因罹癌病逝,留下一對年幼子女,而當時鄭姓婦人還不太能適應台灣生活及文化,且還在學習台灣語言。
為了撐起家計,鄭姓婦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靠著比手畫腳,向農民學習種菜,但是從未接觸農務的她,所種植的作物不斷凋謝、枯萎,有時候勉強種活了,卻收成不佳,加上不了解作物行情,還將自己的心血賤賣給盤商,但她都將苦水往肚裡吞。
經過刻苦學習,鄭姓婦人不僅能掌握農作物生長特性,也摸索出盤商的收購時機,終於能獨當一面,且已經會說一口流利的台語,與鄰里往來十分融洽,目前與友人共同種植辣椒及秋葵,生活已經有了改善。
勤奮不懈的鄭姓婦人,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務農,為了因應盤商收購時間,往往凌晨就必須下田採收,一對子女看著母親辛勞的背影,除了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之外,也常利用放學及假日協助採收,創造出親子努力脫貧的美好回憶。
沈明彥表示,弱勢家庭的經濟支柱,經常將心力投注於工作,往往忽略陪伴孩子,甚至影響親子間的關係,鄭姓婦人努力跨越語言及文化的障礙,積極面對生活,以身作則,教育子女,其不畏困境的精神,因而獲選為自強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