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半導體產業3缺 業界:設備仰賴進口是痛點

 |2023.11.12
280觀看次
字級
前中芯國際副總裁李偉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相關設備、設計軟體仰賴進口是痛點,受制於外國出口管制;產業發展缺乏自主核心關鍵技術、高端人才團隊、長期發展的動力和規畫。示意圖。圖/取自pexels圖庫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前中芯國際副總裁李偉表示,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相關設備、設計軟體仰賴進口是痛點,受制於外國出口管制;產業發展缺乏自主核心關鍵技術、高端人才團隊、長期發展的動力和規畫。

第12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在山東青島舉行,李偉於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據澎湃新聞12日報導,李偉在會上指出,中國半導體技術整體落後國際水準逾5年,目前相關材料、設備、設計軟體等依賴進口,約僅10%設備可以國產,「這是中國晶片產業最大軟肋」。

他表示,在全球晶片市場中,中國占比超過1/3,逾85%晶片需求透過進口滿足,外國對中國實施先進技術和設備出口管制,確實構成產業發展阻礙。

李偉點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有3缺。他說,現階段半導體產業發展有缺乏自主核心關鍵技術、缺乏高端人才團隊、缺乏長期發展的動力和規畫等問題。

李偉建議,中國必須有效地掌握半導體產業主動權,可以做的策略包括瞄準核心領域,解決自主可控問題;充分利用國內市場優勢,開發專用晶片,尋找差異化;找到重點領域突破。

李偉認為,除了通訊、AI等少數領域需要用到2奈米,其實28奈米已可滿足大部分民用市場、軍工市場需求,與其投入巨額資金突破2奈米技術體系,或更應該考慮優先發展20奈米至90奈米晶片國產化。

山東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孟祥玖指出,中國半導體產業高端市場份額占比相對較少,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克服困難的同時也有望迎來巨大市場。

他表示,由於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結合緊密,建議地方政府在招商時,應該針對性打造在地產業鏈,招商政策非僅對於某家企業,忽略整個產業鏈所需要的支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