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唯一月偏食明清晨登場 月亮將缺一角 |2023.10.28 語音朗讀 8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天文館模擬明天凌晨的月偏食「食甚」,肉眼可明顯觀察到「月亮缺一角」。圖/台北天文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今年唯一一次的月偏食將於明(29)日凌晨2時起發生,中央氣象署表示,若天候許可,各地明天日出前的西方天空,將可見滿月的月面逐漸轉換為有缺角的月沒帶食現象。台北天文館凌晨3時至5時會透過望遠鏡錄影記錄、即時影像,帶領民眾一起觀賞,若錯過就得等到2025年9月7至8日的月全食。天文館表示,月食是月球進入地球陰影所造成特殊天象,可分為整個月球進入地球本影的「月全食」、部分進入地影的「月偏食」,以及只通過地球半影區的「半影月食」,但半影區亮度約為本影區500倍,肉眼觀察不甚明顯。全球每年至少發生2次月食,最多可達5次。本世紀(2001至2100年)全球各地預計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5次、月偏食57次及半影月食86次,台灣計可見63次月全食、38次月偏食及60次半影月食。圖為2017年8月7日,約旦河西岸城市拍攝的月偏食(多重曝光拍攝)。圖/新華社中央氣象署表示,本次月食於明日凌晨2時「半影食始」揭開序幕,皎潔的月面自東側逐漸略微黯淡,但目視不易察覺;偏食開始於凌晨3時35分「初虧」,此時可見月面的東南側開始有缺角,之後缺角逐漸擴大。清晨4時14分「食甚」,為本次月食缺角最大的時候,缺角約占月面的13%,食分不大,僅缺一小角;之後缺角逐漸縮小,清晨4時54分月面「復圓」;上午6時28分「半影食終」恢復原本的明亮月面。全部過程歷經4小時又28分鐘。氣象署表示,其中本影食的階段歷時1時19分鐘。由於我國各地月亮陸續西沒的時間為上午6時3至20分間(蘭嶼至金門),因此無法見到月食現象結束的「半影食終」階段,此亦稱為月沒帶食。本次月食發生時,月亮位於西方天空,氣象署建議民眾選擇西方視野範圍內較無遭遮掩的地點觀賞。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目視即可,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圖為2017年8月8日淩晨在貴州省從江縣拍攝的月偏食天象。圖/新華社 前一篇文章 新店榮工廠地區活化轉型 估2028年完工 下一篇文章 企業紛投入綠電交易平台 今年首破百家創新高 熱門新聞 01【詩】追光者2025.09.0802【詩】蠟燭2025.09.1203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4【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7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8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09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⑲2025.09.0610【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吃剉冰 降暑氣光織影舞 夢遊仙境興達電廠天然氣管線鬆脫 爆炸元凶鯉魚潭風景區 全新見客興達電廠爆炸 人員均安核三光電工程 疑釀墾丁生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