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自己敢喝才上市!」宜蘭縣員山鄉阿蘭城手工釀醋班,邁入第四年,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好不容易站上國際舞台在桃園國際機場上架,「釀醋班的堅持是最大關鍵」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理事長郭溪河說。
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純手工水果發酵醋堅持品質,已打開知名度,吸引行家購買。吳淑君攝
阿蘭城新風貌促進會專員鄭秀玉說,這裡居民種了許多黑豆,原要發展釀酒產業,發現酒稅很高,不划算,有人提議「大家都說喝醋對身體很好,不如做醋吧!」加上種的水果,常面臨生產過盛,或是遭中間商剝削,以水果釀醋的提議馬上獲得眾人支持。
「第一支醋是李子醋,」鄭秀玉說,二十多位居民出錢投資合股成立釀醋班,成員像在照顧孩子一樣,小心翼翼看它進化,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一次嘗試就成功,後來颱風把附近許多金桔連根拔起,七分熟的金桔就此浪費十分可惜,果農找上門求援,他們把金桔做成金桔醋,外界評價非常好。
不過,並不是每種水果都適合拿來釀醋,像芭樂、楊桃做出來味道就很怪,現在他們的產品有李子、金桔、金棗、鳳梨、檸檬、蜂蜜、桑椹七種口味,其中鳳梨醋去年在中正國際機場免稅商店上架,帶給他們莫大的鼓勵。
阿蘭城手工釀醋引用當地冷冽甘泉,味道加分,知名度慢慢打開,至今賣出三百多萬元,股東笑稱「唯一的紅利就是『吃醋』」。